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kstejiao.com/m/
在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就像谜一样让人难以捉摸,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商隐的《无题》词,其内容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其实,除了李商隐的作品还有不少诗词也有类似情况,以至于后世出现多种诗解,让读者一时也不知道该相信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首小诗《花非花》就属于这种情况,它出自“诗魔”白居易的笔下,相对于白居易其他诗篇来说,这首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个耐人寻味的谜团,也给这首诗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同时也出现了多种赏析,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第一种说法:这是一首悼亡诗,虽然诗中并没有说明喻义,但是它被作者编在“感伤”之部,里面还有不少比较相似的作品,比如“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真娘墓》);再比如“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简简吟》),这两句和《花非花》最后一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比喻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花非花》在诗集中被作者紧编在《简简吟》之后,这也说明这首诗大概和《简简吟》的创作目的是一样的,也就是吊念某人所作的悼亡诗。第二种说法:白居易号称“香山居士”,那自然就是一个修行之人,所以这首诗也可以从他的身份来考虑,“花非花,雾非雾”,说的就是自然界的真实情况,也是对作者修行悟道的一个最好说明,后面两句则是作者体悟到人生的世事无常,一切色相皆是空的感悟。第三种说法:这首诗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以后,卸任苏州刺史之前,在这一段时间,白居易被贬谪的忧伤已经慢慢痊愈,并经常和歌姬交往,生活安定而闲适,所以这首诗是描写歌姬的容貌和生活的。“花非花,雾非雾”两句描写歌姬的容貌,这里用了两个精巧的比喻,说歌姬容貌美丽似花,体态轻盈如雾。“夜半来,天明去”,这里是写歌姬的生活,在唐代,歌姬常常是夜半时分才出来侍酒陪客,而到天明就离去,行踪飘忽。接着诗人又用两个巧妙的比喻来写歌姬的行踪:“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春梦”用来表现风光欢快的相会转眼即逝;“朝云”是用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典故,比喻其去后芳踪难寻。这首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写隐晦又真实,朦胧中又有节奏整饬与错综之美,还曾被后人谱为曲子,广为流传。明代大文学家杨慎便独爱此诗,评价曰:“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