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双龙镇是全市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经过上下勠力同心、全力攻坚,双龙镇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2月22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双龙镇采访,看到这里的乡亲们在各方支持下正为巩固提升现有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增收渠道而不断努力着。
巫山县笔架村,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帮扶下,林下土鸡养殖正成为王仁文家稳定脱贫的产业。
以标准化品牌化
助脱贫户增收再上一层楼
午后,初春的阳光洒落山间。
双龙镇笔架村七组村民、47岁的王仁文走到屋前树林,从鸡舍里抱出一兜鸡蛋。黝黑的脸上,笑容如这午后的阳光般温暖而灿烂。
可在去年年初,王仁文还总是愁容满面,紧锁的眉头里藏着对生计的忧愁,“我身体有残疾,娃儿在读书,一家人就靠娃儿妈在珠海打工撑起。”
如今,王仁文一家不仅吃穿不愁,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在王仁文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他紧锁的眉头被灿烂的笑容所代替?
故事,要从去年4月25日说起。那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王仁文家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左强,左强还带来了一群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鸡苗。
对于王仁文来说,常来家里走访的左强并不陌生,让他感到稀奇的是那群鸡苗。
原来,对口帮扶笔架村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给村里送来了只鸡苗,并出资修建多个鸡舍,帮助村里发展土鸡养殖产业。
左强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派驻笔架村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他向记者介绍:“王仁文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之一,分了只鸡苗和斤用作鸡饲料的苞谷。我们希望他能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村里更多人发展土鸡养殖。”
王仁文没有让左强失望,只鸡苗,成功养大了余只,“卖了几只,有一万八的收入。”
对于腿脚不便的王仁文来说,养大这些鸡并不容易,“最怕出鸡瘟,一晚上要死十几个。”
去年7月的一天傍晚,提着苞谷喂鸡的王仁文发现,有许多鸡都蔫蔫的,“不吃东西,还像人感冒了一样流鼻涕、打喷嚏。”
王仁文赶紧找来针药,挨个给鸡打针。可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一晚上就死了30余只鸡,这让王仁文极为心痛,“半大的鸡仔,可惜了。”
卖出的几只鸡,除了少部分是客户自己上门购买外,大部分靠王仁文一瘸一拐挑到毗邻笔架村的大昌场镇售卖,“辛苦,也不是很好卖。”
其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帮扶笔架村发展起来的土鸡养殖产业,都面临着解决市场销路的问题。
“卖不出去,养再多也没有用。”左强介绍,为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销路,村里今年打算把笔架村及整个双龙镇的土鸡养殖注册统一品牌“双龙跑跑鸡”,并按电商理念进行包装,做到标准化、可溯源,同时启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电商平台为“双龙跑跑鸡”提供宣传和销售渠道。“养鸡是传统农业项目,品牌化包装和‘触电’能让类似的传统农业项目换个活法,惠及更多群众,将让乡亲们的脱贫成效更上一层楼。”
“左书记说销路能解决,我今年就打算再养只鸡。”王仁文计划用自家产的鸡蛋孵化,“养了一年,鸡瘟这些问题自己基本搞懂了,这几天就去参加村里组织的鸡苗孵化培训。”
巫山县双龙镇金花村,巫山脆李套种其它农作物让村民增收。上游新闻记者甘侠义摄
推广新“三大坨”
助村民长期增收
双龙镇金花村村民、今年57岁的黄世彩,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帮扶,不仅摆脱了贫穷,还带动了周边村民一块儿增收致富。
户、人的金花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外出务工,致使全村多亩耕地闲置了一半。
于是,黄世彩利用部分闲置地种了多亩脆李、10几亩红心柚,“脆李和红心柚还没挂果,此前种的10几亩金秋梨去年开始有产出了。”
过去洋芋、苞谷、红苕被称为村里的“三大坨”,现在脆李、红心柚和金秋梨,被金花村村民称为新“三大坨”。目前村里已种植脆李多亩、红心柚多亩、金秋梨多亩。村民都希望新“三大坨”能取代旧“三大坨”,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不过在现阶段,新‘三大坨’还在成长期,只能靠旧‘三大坨’养着。金花村党支部书记王绪亮介绍,在新“三大坨”未产出时,目前套种在果园里的旧“三大坨”等农作物还能为村民带来一些收入。
去年,黄世彩还在果园里套种了5亩多的“石柱红”辣椒,再加上金秋梨的销售收入,去年他和老伴收入近6万元,“年的时候,屋头盐巴都吃不起,现在生活好多了。”
不仅自己生活好了,黄世彩还积极带动周边的村民种植金秋梨,“金秋梨好吃,一斤能卖一块多钱,去年我种的金秋梨最大的一个有一斤三两呢。”
好吃的金秋梨供不应求,许多巫山县城的商贩都上门收购。
如今,在金花村一组,10余户村民在黄世彩的带领下种植金秋梨,什么时候打药、修枝、施肥……黄世彩都积极去现场指导。实在忙不过来,她就让老伴把自己给金秋梨打药、修枝、施肥等情景一一拍成视频,再分发给村民对照学习。
此外,黄世彩还时常指导村民如何在果树间套种旧“三大坨”等农作物,“主要考虑的是套种农作物的品种,以及如何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等。”
“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算,等村里的脆李、红心柚、金秋梨都进入丰产期,这三种水果每亩的纯收入都能达到0元,将有力保障村民的长期增收。”王绪亮表示。
巫山县双龙镇,车渡连接着大宁河两岸的交通。
为传统农业
“嫁接”新的增长点
在双龙镇,像王仁文这样依靠传统农业项目脱贫的村民不在少数,但许多驻村干部还在思考:如何才能在传统农业项目中寻找新的突破点,使其成为新的增长点,让一时脱贫成为长期增收,巩固脱贫成效?这是许多驻村干部思考的问题。
金花村六组村民罗世凤的房子,建在硬化后的村道旁。
去年,靠着地里种植的洋芋和苞谷,罗世凤养了7头猪,在丈夫病倒后撑起了一家六口的生计。“难一点,不过比、年的时候还是好很多了,那时候种的洋芋、苞谷自己都不够吃。”罗世凤说。
今年,除了养猪,罗世凤又种了两亩半的红皮洋芋,“专家说红皮洋芋产量高、价格高,我就试着多种点。”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庞玉川介绍,红皮洋芋是巫山农委的农业推广项目,亩产能达0斤左右,目前市场收购价为每斤1.2元至1.5元,产量和价格都远高于普通洋芋。
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罗世凤还种了半亩“石柱红”辣椒,给她带来了多元的收入,她计划今年再种两亩“石柱红”,“以前村里的辣椒产量低、个头又小,不值钱,新品种辣椒卖得起钱些。”
“虽然洋芋和辣椒都是传统农业种植品种,但引进新品种代替旧品种,让农产品增值,也能为村民带来不少收入。”庞玉川介绍。
金花村与双龙场镇隔着大宁河,往来场镇目前只能靠船渡,交通极为不便,给村里的农产品外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过,随着双龙场镇连通金花、巴雾等村的双龙大桥开工建设,这样的境况将很快得到改变。
庞玉川说,“年年底双龙大桥建成通车后,金花村、巴雾村等双龙后山片区就能与小三峡、小小三峡、鱼头湾等景区连成一片,双龙后山片区也能搭上旅游便车,村民有希望吃上‘旅游饭’。”
罗世凤就盘算着将自己的房子改建成农家乐,为此,她还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旅游培训。她希望将自己地里种的洋芋、辣椒、苞谷,养的土猪,都变成端到客人面前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到那时,日子就更好过了。”而这也是金花村所有村民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新闻
双龙镇所有贫困户年内将稳定脱贫
金花村和笔架村都是巫山县深度贫困乡镇双龙镇的村社,而今年,这个昔日深度贫困乡镇里的所有贫困户将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目标如何达成?双龙镇将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一带两心三片”陆上旅游胜地打造,以神鱼谷生态社区和石上生花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启动3户民宿院落,新增30个农家乐。
加快培育电商物流、农产品深加工,构建21个镇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双龙福文化产业公司。
大力打造特色效益农业,加快钱家坝农业综合开发和龙雾坝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结合“三变改革”,引进龙头企业,不断推进脆李、柑橘、板栗、核桃、蔬菜等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
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紧紧围绕“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因村施策,精准发力,在管护好贫困30KW、KW光伏发电站的同时,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努力探索新路径,创新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同时,双龙镇还将坚持试点示范带动、股权改革推动、龙头包帮互动、“电商+旅游”联动、招商引资促动。新建3个扶贫车间,打造生态脆李园、板栗园、核桃园、柑橘园和农业示范园,做好重点产业招商引资、服务对接和全面落地,创建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今年年底,双龙镇将完成剩下的人的脱贫任务,力争脱贫攻坚走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前列。
上游新闻记者管洪李诗陈维灯李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