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童时代起,我就对2个地方有着极大的好奇:1是丰都;2是巫山。丰都自不必说,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说那是人往生之后会去的地方,而巫山则是因为听说很是壮美,有巫山十二峰,在长江南北两岸各有六峰,后来又读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虽然没明白具体所指,但也是知道大概说的是:若是看过巫山的云,恐怕别处山上的云便都已经再不会在你的眼里了。这样的认知其实几十年后来看,似乎仍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你不去深究背后的故事的话。毕竟这样子的理解,对于七八岁的孩童来说,应该是最好不过的。很无奈,人终究会慢慢长大,而对于“巫山”的理解,甚或是对“云”的理解,都已经有了无法对孩童言明的看法。等到渐渐长大,开始读乐府诗,接触到《巫山高》,此为鼓吹曲辞之汉铙歌,《乐府诗集》前有注云:《乐府解题》曰:古辞言,江淮水深…若齐王融“想像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极”。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也。至于《乐府解题》实际是郭茂倩犯的《乐府古题要解》之误,倒根本不是我所在意的事情。我在意的是“阳台神女”之事。我不知道教我读《巫山高》的老先生为什么不跟我说这“阳台神女”,自然更是好奇,可惜那个时候连电视都没有,所以想要明白“阳台神女”和“巫山”到底是什么情况只能从先生那里问出来。童年时的我在这件事情上算是失败的,因为最终我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弄明白这件事至少已经是10多岁的时候的事情了——在我知道了宋玉,以及知道了《高唐赋》、《神女赋》之后。到这个时候总算明白,古诗里的巫山根本不是我所知道的巫山,此后也再不会误会了。《高唐赋》序中,楚襄王与宋玉去云梦之台游玩,楚襄王看到高唐之台上有云气变幻无穷,就问宋玉,宋玉回答这是“朝云”。云梦之台,云梦,即云梦大泽,当时汉水南北的河泽都称云梦,这里专指汉水以北,春秋之后大泽干涸,成为陆地并因此成为楚王的猎场;而高唐之台则是用来祭祀的高台。楚襄王不知道“朝云”到底是什么,于是继续问宋玉,宋玉就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宋玉说的故事正是“巫山”、“阳台神女”的出处,大意是说先王曾经也到高唐来游玩,白日里睡觉,做梦见到一位女子前来,说是巫山之女,并自荐枕席,临行时说她在巫山之南,白天是“朝云”,傍晚就会“行雨”,朝朝暮暮都在“阳台之下”。楚王后来一看,果然如此,于是为巫山神女立了一座庙,即为“朝云”庙。这里的巫山,也就是今天要说的巫山,可不是在如今的巫山,而应是在汉水以南、长江以北的云梦大泽附近。而且“阳台之下”的“阳台”,自然并非用于祭祀的高台,应该是另一处可容楚王休息的场所。正是因为这样,如今的“云雨”也有了别样的意指,“云”,或者说如元稹“除却巫山不是云”,自然也不单单是指天上的云,“巫山”也不再指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巫山了。若是回到元稹的这一句,自然就可以理解为他曾经的挚爱已经逝去,如今即便再遇上任何一位女子,也再不会有跟曾经的挚爱相处时的感觉。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对这个典故有所了解,更何况如今网络极其发达,想要获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通过手机搜索就能知道。对于数十年前身边并没有太多读书人的我们而言,得到“巫山”的来历,确实是费了很大的工夫和很长的时间。如今的“巫山”,若是你看到出现在古诗词中,那么很有可能的情况是:既不是指巫山县的“巫山”,也不再是云梦大泽附近的巫山,它可能只是指一段曾经的感情,或者一个曾经相遇相守的人;“云”,既不是天上的云,也不是巫山神女所化的“朝云”,它可能只是诗人的一段无法忘却的时光,或者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因此,别再误会了。想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