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题材,不同的作品,又出于同一个诗人的手笔,其诗作难免会有些雷同。可诗友们发现余秀华的作品没有。这也是她令诗友们钦佩的才华之一。本期为各位诗友分享余秀华的一首《在哪里能遇见你》。
《在哪里能遇见你》
诗/余秀华
在一个上坡,在黄昏的寂寞里
在人到中年的小心翼翼
而我,还是那个身披霞光的人
雨水流过山岚,孤独如杜鹃开放
想起你,如一团蜜,甜到苦
我们的缄默各有原因
可是,有的故事不能用方言讲述
如同你,你怀里的花朵藏着枯萎
不碰,我们彼此是彼此
一碰,它就落下
即使遇见,我也不能改变蝴蝶的习性
你也不会知道它为何飞过
沧海
为何在你的疑问里
招来一场雨水
余秀华这首诗经一个文友推荐,白马君漫不经心地一读后,也被吸引住了。它的题目听起来像一首甜甜的歌《在哪里见过你》,但加了一个“能”字后,就令这个题目陡然增加了很多向往,渴慕之思,以及由于她至今佳侣未遇而已经习以为常的沧桑感、失落感、顿挫感。让人觉得这是一首与相思相关的作品。
这首诗的分五节,每一节行数不一。前四行为第一节,委婉地切题:“在一个上坡,在黄昏的寂寞里/在人到中年的小心翼翼”。
诗人连用三个“在”字,把自己限定在当下的时光里,在一个需要全力以赴、不进则退的环境、形势里,在一个允许稍微小憩而又充满丝丝寂寥的时刻里,在一个“欲到中年事更多”的感慨、谨慎的心念里。
诗人写下这两行一边是对题目中前三字“在哪里”的切合,一边是对命运颠沛流离、飘零不定,知音难遇的怅然。诗人在这两行里对字词的选择是很用心的。她用“上坡”而不是“坡上”,用“小心翼翼”而不是其它词,其着力皆在切中题目中的“能”字,展现出她为情感而竭力付出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行写得十分唯美:“而我,还是那个身披霞光的人/雨水流过山岚,孤独如杜鹃开放”。在这字句流光溢彩的背后,是一个诗人岁到中年的苦辛,是一个女诗人浪漫情怀的孤芳自赏。身披霞光,却不是天使,是一个女子趋朝暮而劳作,奉晨昏以奔波的行迹。而她,至今还没有遇见一个人,还在孤单地生活着。
在这里诗人写的是卑微的命途,相对于她的名句“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里的自比,要明显地高调,并体现出一种热忱,不屈,而这些又笼罩在以杜鹃花语所呈现的爱情内涵里。这内涵包括了清白、忠诚、节制、喜悦。
一个身披霞光的人,如雨水流过山岚,也暗示着女诗人对自身优雅气质和形象的自信,同时具有一种不为人解的神秘感。女诗人在这里化用了烟岚云岫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里所抒发的情感透出诗人的心坎的沧桑、深刻,动人至极,而这只为等待一场最美的遇见。在席慕容的作品《一棵开花的树》中也写了一场遇见:“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和余秀华这首诗相比,席慕容的同样热忱、纯粹执着,爱的模样却不同。
一棵开花的树象征的是一个女子的初衷,情感庄重挚诚,单纯唯美,而余秀华的诗句透露着饱经风风霜的凄凄之意,如历尽烟火的冶炼而愈发的纯粹干净,其孤独感、沧桑感是席慕容没有的。也正鉴于此,席慕容被称为青春诗人,余秀华的则显得如烟熏火燎,泥沙俱下的成熟与唯美。
两位女人的诗句均以朴实无华、真真切切来呈现自然的味道,绝无香水与粉脂之气。这在现代诗里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第一节铺陈自己在哪里以及自己的现状;第五、六行作为第二节则是两行自己心语的诉说。一首诗,是诗人精心捕获诗意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可以从这一节及第一节感受到这一点。
想到你,如一团蜜,甜到苦。虽然用了比喻手法,却与直接抒情的效果很相似,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到这个女人心中密密绵绵的情意。而第二行又忽然翻转:“我们的缄默各有原因。”这就和第一节里面写的“小心翼翼”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情感上的事太复杂,中年的生活不容易,一个女人的心太敏感,而一个心仪的他又似遥不可及。除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其余的全部算成了缄默:甜蜜,沉重,微妙……
这些欲说还休的感觉,可以叫妙不可言。但凡这样的状态总会如昙花一现:“如同你,你怀里的花朵藏着枯萎/不碰,我们彼此是彼此/一碰,它就落下”。美妙就在这一瞬间。
女诗人简单朴素的比喻把两心相合的微妙之处予以形象化,让人一读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从这里找回一次年轻的自己。爱情的故事要有共同的语言,而方言的自说自话同样让人缄默——这里不要问为什么,一问只能说明两人不曾一起走过。
第七、八、九、十行作为第三节,暗含爱的真谛。女诗人对这一段诗意的撷取,令语言含蓄得不动声色,却每每让人心动。诗歌的技巧用到极致时仿佛没有了技巧。这一点在第三节里可以让人领会到。反观当下,一些诗人在诗歌里以技巧假造情感,喧哗自嗨,并以此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抒情诗人——这是矫揉造作的,让人足够厌恶其人其作品,以至于殃及其他诗人。我们有好诗人,比如余秀华这样的。
第四节、第五节分别对应第十一、十二、十三行和第十四、十五行。在这两节里诗人以一个假设,两个设问反复强调了两个人始终不能遇见的遗憾。这两节诗意哀婉惆怅,让人读后叹惜不已。
一个不明白诗人心性的人,终究不能和诗人相遇:不明白她向往的爱的纯洁,却又崇尚自由,又不惯于被束缚;终生只为一场波澜壮阔的奔赴,为一场惊心动魄的蜕变,舍生忘死。这个人会有很多疑问,可以让他自己也小心翼翼得束手束脚,乃至一头雾水,浑如雨水,始终揭不开诗人的神秘特质,不能在精神、灵魂上经历一场盛大的遇见。
综观余秀华这首诗,除了在技巧上化象于无形,在语言上也有独到之处。她继承了传统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如“沧海月明珠有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的字词。诗人独立运用它们抒发了自己的心声,以致于全篇诗语具备纯朴、别致、清新的特点。这也是文友们喜读这首作品的原因之一。
诗友们觉得余秀华这首诗如何?欢迎一块交流讨论。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