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从3月上旬开始,巫山李花在巫峡两岸漫山绽放。 何蓬磊 摄

中新网重庆3月26日电题:“摘帽”不摘“攻坚志”特色产业绘就巫山乡村振兴新画卷

作者刘相琳陆晨晨

白墙褐瓦、鳞次栉比的小楼整洁有序,宽敞平坦、绿树掩映的乡间街道四通八达,临江步道和观景平台将峡湾美景尽收眼底……被脆李树掩映下的重庆巫山县柑园村,是一派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和美景象。“很难相信,这里曾是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的村子。”在柑园村内,前来参访的多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发出赞叹。

26日,由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等主办的“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重庆行——聚焦绿色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参访团一行,走进“神女恋城·红叶巫山”——重庆巫山县。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巫山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重庆市14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这里集大库区、大山区、大农村于一体,境内山大、坡陡、沟壑深的特殊地理条件,形成了量大、面广、程度深的贫困现状,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图为游客在李花林中拍照。 何蓬磊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巫山却有着重庆最好的光热条件和充沛的降水,有着独特立体气候特征。为此,巫山县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导向,经过数十年的产业发展积淀,不断优胜劣汰,最终确立了“1+3+2”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蝶飞蜂舞伴花香,漫山脆李谱新曲。在大规模发展脆李产业的柑园村,还没凋谢的李花散发着沁人肺腑的香味,脆李、柑橘等经果林连绵不断,勾画出美丽的风景;村庄内,环境优美,道路洁净……一座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明乡村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已初具雏形,它正悄然改变当地百姓的生活。

三峡库区蓄水后,因为移民搬迁,像柑园村这样的沿江农户就地后靠安置,面对瘠薄的石漠化土地,如何在求生存的基础上,实现搬的出、稳的住、逐步能致富,是当时地方政府与农户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