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平生之万县记忆6

让青春绽放活力

王涛

本文作者

长江岸边,太白岩下,高笋塘青羊宫1号,乃万县地区气象局所在地,管理九县一市(八县三区)气象工作,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山横水流,承载过多少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同时,也记录着气象人的前赴后继,是非成败;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一段时间的曲折,亦非冰冻三尺,关键还是人的因素。

曾几何时,走马灯式变换局领导,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削弱,人的主观能能动性发挥不够。眼界不开阔,思想不解放,狭谷意识、盆地意识比较严重,加上内耗较多,形不成合力,放不开手脚,更谈不上开拓进取。

其实,在全省气象发展史上,万县气象机构设立较早,还在通商口岸开埠时就有气象观测。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站,建台,建处,建局,实力雄厚,卧虎藏龙。技术人员有解放初加入革命队伍的,有农校早期毕业的,如卢圣贤、吴德权,廖运勋、汪凤岐等,出生三十年代,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等方面各有专长,有的是九三学社成员,能量非同一般。后来陆续有气象大中专毕业生,成为技术队伍主体。其中三高专(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毕业居多,如谭和鸣、李永泉、田叔万、刘体乾、罗元诗、牟天万、李宣扬等十余人,都是转业军人,多数担任科级职务。云南大学毕业的杨学奎、谭尚信、李良远,四川气象学校毕业的张国治,肖传贵都是技术和管理骨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4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科级干部中几乎空白,明显"断代“,青黄不接。

按照对内治理,对外开拓的指导思想,机构调整和人员调整,是总体目标的关键一步,业务服务是改革的重点。

首先将当时全省规制的气象科改为气象台,赋予更多内涵,打破局台合一的说法,把台设为局的下属机构。同时,把资料室改为应用气象所,将气候服务和农气服务推向应用服务的前沿。还随之建立技术装备科、专业服务科和华光防雷中心。打破了原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被说是开了先河。其他行政科室也相应调整,比如将业务科改为业务发展科,人事科改为人事政工科,财务室改为后勤财务科,明确为一线工作服务!

机构变动自然带来人的变动。在发挥好老同志作用的同时,按"四化“要求,大胆启用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科级队伍,让青春绽放光彩。

高阳华、侯建国、肖朝伟等都是首批进入科级序列的骨干,三十岁左右。初步改变过去在位的难谋事,能谋事的不在位的被动状态。党员队伍结构也逐步改善。过去一大批老同志,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行政岗位的陈富有、张龙祥、李秋玲、周景娟等始终在一线任劳任怨。

当然,在选用干部问题上也遇到一些曲折,需要不断排解。比如高阳华同志,四川气象学校毕业,在农业气象领域卓有成效,科技成果不少,在全省颇有名气。但有人认为,搞业务还可以,担任科室领导未必能行。对此,党组研究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压上担子才知道行与不行,即任命为应用气象所副所长。次年,调任气象台副台长。再次年,成立农业气象中心,又调任农气中心主任,使之人尽其才!同时,党支部还积极培养入党。我专门和老局长离休干部姚仕学交换了意见。支部大会那天,我正发烧输液。但坚持参加会议,直到表决通过。高阳华在农气中心岗位,很好发挥了组织领导和技术带头作用。科研成果还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在地区一级可算凤毛麟角。文质彬彬,随和儒雅的他,潜在不小的科研能力。

重庆直辖,高阳华调业务处任职。后搭档马力,任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随后担任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是早期少有的正研级科技人员,被授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获政府津贴,频频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并多次获重庆市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奖励,在部门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年,经中国气象局评定,晋升二级正研,难得的殊荣,也是对其成就的认可。

高阳华

中专起步,一路打拼,一路向前,卓有成就,默默谱写了奋斗者之歌,诠释了爱拼才会赢的真谛!我也引以为荣。当年,重庆直辖,向市局推荐一批人才,高阳华、肖朝伟、孙信良位列一二三名。

又如侯建国同志,中共党员。曾担任四川气象学校学生会主席,还下派巫山县气象局锻炼,有抱负有想法,很希望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讨论使用时,有人提出某年风波时参加了游行。为此,我和人事科长专门到四川气象学校调查了解。回答是,开始走了一段,但未出校门就退出了。如此,党组研究,任用为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次年,为更好地发挥特长,调任技术装备科科长,继而又改任业务发展科长。后来,因工作需要,先后调任四川省广安、泸州和宜宾局长,在更大舞台发挥作用。如今家居蓉城,在太极养生领域颇有造诣,有"侯大师"的美称。

侯建国

成都气象学院毕业的肖朝伟学有专长,诚实可信,也顺理成章地升任为科长。张川玉有较强的对外开拓能力,也任用为气象台副台长。气校毕业的江贵生原在龙宝观测站工作,虽然个子矮小,但头脑机灵,还有古书籍收藏的业余爱好,适时安排天城区气象局副职岗位。

想法子,搭台子,找路子,不拘一格,让年轻干部更快成长成熟,不仅改变了单位人才结构,而且增添了中层干部的活力,开枝散叶于各个方面。

彭亮是九十年代初由外地调入的万县市人。特殊年代出生于贫困山区城口县,毕业于湛江气象学校,曾在"剑门关"所在剑阁县工作,好学上进,谦虚谨慎,思维敏捷,具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回万县龙宝观测站工作不久,即调任局办公室秘书岗位,积极协调各方面工作。次年升任局办副主任。直辖后,先后调任巫山、奉节县局长和万州区局长、江津区局长,长期工作于艰苦地方和基层单位,尽其所能,取得了可喜成就,为当地气象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右为彭亮

还有一位更年轻的大学生田凤国,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大气专业,内蒙古海拉尓人,高大帅气,自愿到万县市工作。我们满怀热情欢迎他的到来,还想法解决了一居室住房。在我心里,一个外地人,无亲无戚,能放弃优越环境条件到万县地区工作,难能可贵,更需要体贴关心。我们多次开诚布公交谈,希望在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全面发展。社会远比学校复杂,单位也不是世外桃源,更要头脑清醒,坦然面对。他性格直爽,胸怀坦荡,快人快语,也让我受益匪浅。后来的成长,表现出敢于负责,敢于担当、重于情义的优良品质,从万州区副局长到涪陵区副局长,再到长寿区局长,一步一个脚印,受到组织和群众好评。

后排右二为田凤国

谭毅、鲁杰、李东川、张华峰等几位大学生都经历了种种磨练,成为业务骨干,发挥自己的长处。张华峰还先后担任局办副主任、梁平局长、万州局副局长,一向低调,任劳任怨,不负韶华。

右为张华峰

老红军后代唐华中负责卫星云图接收,为人正直,工作严谨,也是年轻人中的榜样。他不喜交往,但居然与歌唱家郁钧剑是朋友,家中有郁钧剑的亲笔书法。

精神文明建设,突出党的领导核心,坚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宗旨,以爱气象、爱台站、爱岗位为主题,妇委会唱主角。在局领导许用民帶领下,在汪珠军、张川玉、张光玉、李庆华、易静、许福英、罗凤菊等积极分子热心组织下,营造了十分活跃、和谐的气氛,重要节日,如毛主席诞辰百周年、香港回归等,都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有时还邀请地市领导参加。

此间,不仅参与农口活动,还有模有样召开了单位运动会。

地(市)直机关,气象局单位虽然小,虽然穷,但有品位,有滋味,有档次,职工活跃,满满的精气神,在当地小有名气。唐华中,刘小刚等也是妇女活动积极参与者,被称作娘子军中的"洪长青"。气象学会也经常参与地方经济社会活动,是科协系统先进单位。

学会工作照

业务工作,始终抓得很紧,以服务第一,质量第一,效益第一为遵循,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服从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要求。参加全省测报技术比赛,都取得较好成绩。忠县程诗贵,开县伍亚光是其中的佼佼者。

参赛人员合影

年,万县市局还被国家气象局评为重大气象服务先进单位,获建局以来最高荣誉。

春去春来,潮来潮往。新时期,新机遇,与时俱进。迎着改革开放大潮,万县气象从机构调整到新秀任用,从业务服务到精神文明,不断焕发青春,增添活力,绽放光彩,努力从低谷中奋起,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

青山遮不住,不负大江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