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青春痘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368658288694&wfr=spider&for=pc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出山天路”新气象,青春作伴好还乡

新华社重庆4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陶冶、周文冲

记者赶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时已临近中午,55岁的村民陈祖英正在厨房忙个不停。苕粉粑、洋芋、拌萝卜丝,一道道当地特色菜陆续上桌。她家的农家乐已经来了两桌客人。

这是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年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下庄村,四周被千米绝壁合围,犹如陷在天坑中,因此又被叫作“天坑村”。为了摆脱贫困,年开始,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带领村民用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出山公路。

路修好了,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困在“天坑村”了,一个个出去打工挣钱。现在,村里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下庄村。

这是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年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年轻时,陈祖英参与过修路。后来,为了让儿女在县城上学,他们一家搬到县城,开了个小饭馆。如今,儿女大学毕业,陈祖英又回到下庄村。

“去年2月我刚回来时,村里只有一家农家乐,来参观的人多了,有时吃不到饭。”陈祖英将老屋翻新,开起下庄村的第二家农家乐,可以接待9桌游客。每接待一桌客人可以收入多元,还能拓宽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路。去年有4万多人来下庄村旅游。

今年3月,陈祖英的女儿袁孝鑫也回来了。大学毕业后,袁孝鑫曾在重庆市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她说,自己从小在下庄长大,觉得村里随处是风景,如今村里越来越好,给了自己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回到村里后,袁孝鑫在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当讲解员,并担任村里“政策宣讲服务队”副队长,负责向村民们解读政策文件,宣传村规民约。此外,她还有自己的一番计划。

“我想改造家里的老房子,在二楼阳台建咖啡馆。还想学习手工编织,做手工艺品卖出去。”

这段时间,28岁的袁青松正开着挖掘机修建下庄村河谷的一条旅游环线路。他也是回家创业的年轻人之一。

年,他沿着父辈们修好的路走出大山,到重庆学习开挖掘机。在外打拼了10年后,又沿着这条路回到下庄村。

“我用挖掘机干一天的活儿,他们当时得干一个月。”袁青松笑着说,“父亲修路是为了下一代走出大山,我今天修路,也是为了下一代。”

毛相林在下庄村采摘柑橘(年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毛相林(右二)和下庄村村民在背运刚采摘的柑橘(年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63岁的老支书毛相林也没闲着。除了发展乡村旅游,他又请来农业专家带领村民发展柑橘、桃、西瓜产业。光是种柑橘一项,去年村里平均每户收入就达元。“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7万元。”毛相林说。

59岁的杨元鼎当年参与了修路,路修好以后就外出打工。年9月,他又回到下庄村,和两个亲戚一起开了农家乐;杨亨凤年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在上海工作10年后回到了下庄村,正筹划发展下庄村的养殖业,结合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这是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年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昔日出山的“天路”,如今成了乡村“振兴路”,越来越多的人踏着这条路回到家乡,为下庄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石婷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