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重庆是长江上游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赴重庆,对重庆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期盼。如何理解“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怎样做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光明智库邀请专家就此展开探讨。

▲落日照耀下的长江三峡库区巫山县平湖美景。通讯员王忠虎摄

本期嘉宾

▲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生态文明研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邓宏兵

▲重庆市区域经济学学会会长、云南大学教授文传浩

夯实发展的绿色底色,

做足经济的高质量成色

Q

光明智库: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强调,重庆要“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三个作用”有什么内在联系?

王胜:“三个作用”各有侧重,同时又紧密联系、相互呼应。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与过去的不同在于,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首位,突出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这意味着要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必须要做好绿色发展这篇文章。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也必须要作绿色发展的表率。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需要紧紧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守住生态底线、发挥比较优势,夯实发展的绿色底色,做足经济的高质量成色。

黄承梁:“三个作用”是以系统思维对新时代重庆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重庆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远见。重庆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内陆开放门户绿色发展的典范效应,有利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文传浩:长江经济带上游人口有1.91亿,占整个经济带的三分之一,人均GDP却不足长三角的50%,破解这一矛盾需要依靠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贯穿融入“三个作用”全过程。对重庆而言,就是要在推动自身绿色发展的前提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同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共筑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之基。

▲年4月8日,汽车行驶在万盛黑山镇蜿蜒的公路上。近年来,万盛经开区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昔日的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矿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特约摄影曹永龙

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

以一域服务全局

Q

光明智库: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什么强调,重庆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这对重庆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哪些现实要求?

王胜:从流域生态系统来看,重庆位于长江承上启下的“咽喉”部位,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安全责任重大。从国家战略部署来看,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理应在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中走在前列。从现实发展形势来看,重庆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

 邓宏兵: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具有四大优势:一是交通优势。重庆有长江黄金水道,以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等为支撑的开放通道全面形成。二是资源优势。重庆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三是产业优势。重庆有着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全国最大汽车产业集群。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重庆拥有高校72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培养了大量高新技术人才。

黄承梁: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地,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事关全国发展大局、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从生态系统角度看,上游的污染程度决定了下游的治理难度;上游山清水秀,才能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推进重庆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率先崛起,将极大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为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提供动力载体和区域支撑。

文传浩:重庆高质量发展,必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绘好绿色发展美丽画卷。

在生产方面,要以实现绿色GDP快速增长、污染指数快速降低、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为目标导向,推动经济体系向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转变。在生活高品质方面,从城乡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全域现代生态园林城镇体系。在生态产品高品质方面,实现空气质量、水源清洁以及土壤指标有保障,实现“大生态、全产业、高出口”,成为生态产品出口的开放高地。

▲奉节瞿塘峡红叶。通讯员唐安冰摄

探索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前路任重道远

Q

光明智库:当前,重庆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哪些亟待补足的短板?请给出建议。

王胜:就成效而言,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天,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

此外,产业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万元GDP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位居西部较低水平;绿色生态产业快速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技术装备等节能环保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生态领域改革创新蹄疾步稳,启动实施了生态红线管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等86项重大改革措施。

黄承梁:重庆绿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全市传统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战略性、高附加性、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格局仍未发生根本性变革。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战略性优化调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不让工业污水流入长江,坚决不能形成新的污染源;要做好和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着重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高端制造业,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生态产业发展。

文传浩:当前重庆绿色发展过程中,以下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粗放、绿色发展水平不足,“三高两低”、产能过剩等问题仍较严重;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发展制度瓶颈明显,在产业人才吸引、创新人才扶持等诸多领域存在短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性较差、区域差异较大,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导致环境治理成本显著提高。对此,建议构建一套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相匹配的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体系,以重大制度改革创新引领和推动重庆绿色发展。

邓宏兵: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加强生态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向绿色产业发展转移,扶持一批高新科技企业成为经济支柱。改变居民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出行。强化绿色发展示范,壮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贡献度。

▲重庆忠县利用水土保持项目发展柑橘产业,涵养三峡库区水源,形成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市水利局供图

先行先试,

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庆路径”

Q

光明智库: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迫切呼唤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这些方面,重庆应有哪些新作为?

文传浩: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产业结构转变是重点,必须落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全面深入推进重庆全域绿色发展,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提供“重庆智慧”。要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构建立体化山地生态产业空间;因势利导做好“水文章”,构建多样性水生态产业空间;分层分类绘好“林画卷”,构建多层次森林生态空间;培育品牌谱好“草乐曲”,构建游乐型草场生态产业空间;统筹规划打好“江岸牌”,构建高品质城市生态空间。

邓宏兵:重庆在绿色增长方式方面应做到六个突出:一是要突出绿色市场主体作用,围绕4个行动计划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咨询、管理、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项目市场服务工作。二是突出绿色服务助力作用,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助力重庆绿色服务产业发展。三是突出绿色技术支撑作用,做好“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市级重点工业节能监察”等的技术支撑工作。四是突出绿色基础研究作用,启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研究。五是突出绿色资源整合作用,以服务全市绿色制造体系为着力点,整合各方绿色资源,搭建绿色产业联盟,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全市绿色行业搭建桥梁纽带。六是突出绿色宣传推广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黄承梁:是否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应当成为检验重庆发展成效的试金石。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和转型,把经济活动“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科技创新释放潜力,下大力气调整增长动力。

王胜: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壮大“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

▲9月2日,初秋夕阳下的重庆广阳岛,美轮美奂。通过生态建设,如今的广阳岛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景观生态于一身,成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特约摄影钟志兵

“一岛两江四岸四山”,

挺起城市生态脊梁

Q

光明智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庆还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还需做好哪些事情?

邓宏兵:长江经济带是一个整体。尤其是长江上游云、贵、川、渝四个省市,拥有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共同任务。四省市应做好“五个协同”:规划协同,将各省市已有的规划融合起来;政策协同,四省市在政策、制度建设上要协调统一;标准协同,四省市应统一地方标准,协调制定,共同执行;行动协同,在环保专项行动上四省市尽量同步;监管协同,四省市联防联治、齐抓共管,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王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啃下几个“硬骨头”:一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二是农村居民点环境整治问题,三是大气污染防控问题。

对此,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建设的推动力,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监测、监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建设的聚合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发挥开放合作对生态建设的引领力,加强与世界先进地区、知名企业的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文化滋养对生态建设的支撑力,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文传浩: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核心问题,“沿江化工”风险同样是难啃的“硬骨头”。建议打造世界级水利水电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构建库区绿色生态空间。强化生态共建,构建“一岛两江四岸四山”生态建设骨架,挺起城市生态脊梁。

黄承梁:重庆绿色发展最难啃的“硬骨头”,归根结底还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坚决摒弃唯GDP论英雄的狭隘政绩观、民生观,把加快重大自然生态系统工程全面修复作为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提升公共治理水平、呵护最普惠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生活环境。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胜、尚文超、张国圣、

王斯敏、蒋新军、覃庆卫

来源: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