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地设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如果用于爱情,那么天造地设的一对,是想象中的极致,是顶配的样子,堪称完美。
对于形形色色的说法,我喜欢找到对应的案例。天造地设的情形,哪里有呢?
首先我想到了“牛郎织女”。这个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是七夕节的典故。既然上升到“情人节”的高度,一定是爱情的典范,应该算是天造地设吧?故事的结局是,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其次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两个人三年同窗,情投意合,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在一起。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梁祝爱情的脚步,化蝶比翼也要爱。这个算么?
此外,还有“金童玉女”。我们这里过年的时候,门上会贴这对画像,白白胖胖,怎么看都是喜气,寓意青梅竹马,男才女貌,人丁兴旺。可是一年到头,看着它们相向而立,从鲜艳到变淡、变黄,总有一丝淡淡的惆怅。
既然这样,那么再看看古代真实的例子呢?
比如,司马相如与妻卓文君,当年一曲《凤囚凰》何等瑰丽,文君夜奔又何等决绝?可最终呢?《白头吟》、《怨郎诗》、《诀别书》,又可见怎样的磕磕绊绊?
再比如,元稹与妻韦丛,千古传唱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也不影响他与女诗人薛涛“执手相看泪眼”。
不想举例子了,累而徒劳。
我相信物极必反。触底反弹是一种情况,反之亦然。作为一种鼓励的方式,我自创了一个说法——最坏测试法。在逆境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客观地评估一下自己的处境,是不是已经最坏了。如果还没有最坏,那么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已经最坏了,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现实生活中,只要对生活充满期望,谁不追求完美?完美在哪里?可能在别人嘴里,可能在你眼里,在你的心里。这样的场景,我们可能都很熟悉:
你看,别人家的小孩多好,可爱、听话、懂礼貌,这么小就知道帮家里做事了,你要是有他一半好啊,就不错了。
你看,楼上的小夫妻感情多好,从来没听他们吵过架,甚至大声一点都没有过。
我听说,某某家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就一直是学生干部,大学毕业前还入了党,经常拿奖学金;现在工作了,听说进了大公司,活少待遇高,还在大城市买了房。
我听说,邻居家的某某就是机灵,一看就很有精神,很讨喜,才毕业几年,马上都要结婚了。你看你,三十出头了,一点心思都没有,就知道上班、上网,遇到好的,赶紧谈一个撒。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天设地造是人们希望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者是一个阶段的自我感觉,或者是舆论氛围营造出来的特定人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每天的新闻报道里,有多少精致的形象崩塌了?有多少美好的开始反转了?如果是假的,本来就不指望真;如果是真的,也仅仅只是起步。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完美呢?在爱情上,在人与人相处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无论你选择和谁在一起,都需要磨合。选定之后,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让自己做得更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定着关系的走向。否则,无论最初多么般配,也难免各奔东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