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农(初晓冬)
大巫山
远古大巫山(灵山)是巫文化的发祥地,巫文化是巴渝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基因。
上古之世,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地理和地域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过去,川渝陕鄂湘交界的这一大片山地均被笼统地称为巫山,为区别于今巫山县之巫山,我们且称其为大巫山。
作为深刻影响了巴楚文化的巫文化,就根植于这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文明沃土之中。以其对巴楚文化乃至蜀文化都产生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来看,巫文化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大巴山
大巴山,古称蛇山,东西绵延多公里,故又称千里巴山,简称巴山。
狭义的大巴山在汉江支流河谷以东,四川、陕西、湖北三省边境。广义的大巴山系指绵延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四省边境山地的总称。
大巴山脉由米仓山、大巴山(狭义)、大神农架、武当山、荆山等组成。大巴山山脉全长千余公里,为四川盆地、汉中盆地的界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北临汉水,南近长江、东介汉水与大洪山相望,西介嘉陵江与摩天岭相对,东北、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相接,是古代巴人集聚的地方。
有关大巴山的来历,传说与伏羲和女娲有关。因伏羲与女娲皆是人首蛇身,故大巴山初名“蛇山”,后为了纪念伏羲和女娲的恩师大巴,从而改名为“大巴山”。
《山海经·中次九经》:“岷山之首……又东四百里,曰蛇山。”
巫巴山地
在四川盆地与长江中游平原之间,陕西、四川、重庆和湖北三省一市交界之处,是一片绵亘千里的山地,巫山和大巴山是其主要的山脉,从地形山看,该地区属于中山地带,这片地方就是所谓的巫巴山地。综观整个巫巴山地,不难发现这里地势较高,土质肥沃,鲜有水旱之灾,比较宜于渔猎和农耕,是古先民们难得的栖息繁衍之所。
三峡是巫巴山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长江三峡大峡谷及其周边区域为中心就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巫巴文化圈。隶属于今渝东、鄂西地区,正是巴人先民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巴文化的滥觞之地。
研究表明,山海经中所载的巫咸国、巫国,就在此域之中,廪君与盐水女神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过年人们常说人杰地灵,其实应该是地灵才能人杰。简言之,就是巫巴山地为早期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绝佳的天然庇佑之所,宜于渔猎和农耕的生活和劳动之处。那么这里就是一处试验场,是其后人们到更广阔的地域战天斗地,开拓发展的一次预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