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忠仁(教授)
在江汉会流、龟蛇对峙的湖北大武汉,有一座位于武昌蛇山之上的“黄鹤楼”。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
一、黄鹤楼之由来
黄鹤楼比起岳阳楼、滕王阁来,更富有仙气和神话色彩。黄鹤楼最早的传说是:说有一位姓辛的女子在蛇山长江边开一小酒店,一次无偿招待了一仙道,道士临走时在酒店墙上画一仙鹤,画完后这仙鹤便能起舞歌唱,遂使酒店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辛氏为感激仙道,遂在长江边黄鹄矶上为仙道修了一座高楼。
另外,黄鹤楼的来源还有两说:“因仙得名”和“因山得名”。
“因仙得名”是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如传说古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传费祎(yi)驾鹤登仙于此(费祎,字文伟,是三国时期的蜀国贤臣、名相,诸葛亮多次派他出使东吴,而吴国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就是江夏、夏口即今天的武昌、汉口。费祎多次出使东吴的首府建业(今南京),要路过或暂停江夏、夏口,这可能是当时、当地的费祎乘鹤登仙传说的来源。又说费文祎驾鹤升仙于此,此说中的费文祎比费祎多了一个“文”字,也说是蜀人,二者是否是一人?还是将费祎字“文祎”误写为文祎?待考。)又传古有一名道士在此驾鹤成仙。黄鹤体态潇洒,舞姿优雅,一飞冲天,翩翩云汉,……被道教尊为“蓬莱羽士”,“道家仙鸟”,具有“仙风道骨”风神。既然仙人是在蛇山乘仙鹤升天的,那么蛇山自然有了仙气。神话传说优美动听,但神话毕竟是神话。
黄鹤楼“因山得名”。有这样的说法:武汉蛇山靠长江的一端名为“黄鹤矶”,三国时期吴黄武年间(公元)始建的黄鹤楼,就在黄鹤矶之上。(有说:“黄鹤楼”本名“黄鹄楼”,黄鹤楼位于武汉武昌黄鹤山即今天的蛇山。
据清人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载:“黄鹤山,一名黄鹄山。”《元和志》也说:该楼建在黄鹄矶上,是“因矶为名”。同时,蛇山下有黄鹄湾、黄鹄滩,也间接证明“黄鹤山”本为“黄鹄山”,“黄鹤楼”本为“黄鹄楼”。而“黄鹄就是天鹅”。参见王玉仁《‘黄鹤’意象解读》,载《辽宁大学学报》年第2期50页。)黄鹄是天鹅,而“黄鹤”是仙鹤。二者应为两种鸟类,不能混为一谈。
但是今天蛇山上的这座楼到底应该叫“黄鹄楼”还是“黄鹤楼”?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说不清的公案了。那么,既然“黄鹤楼”之名已广为流传,那就叫“黄鹤楼”好了,所以也没有必要纠缠是“黄鹤楼”还是“黄鹄楼”了。不论是叫“黄鹤楼”还是叫“黄鹄楼”,都是因山而得名。
▲年英国人约翰·汤姆森拍摄的黄鹤楼老照片,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黄鹄矶上
黄鹤楼是一座包容了宴饮、娱乐、登临等综合功能的所在,有诗记载,如“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说的是黄鹤楼的宴饮功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讲的是娱乐。“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上鹦鹉洲。”说的是登临。“黄鹄徘徊故人别,离壶酒尽清丝绝。”说的是送别。……黄鹤楼还有鹅字碑的传说、鹅池的传说、宝山仙洞的传说、仙枣亭传说、孔明灯传说……
二、黄鹤楼及其兴废沧桑
三国至当代,近两千年来,黄鹤楼屡建屡毁、屡毁屡建,以至“楼之兴废,更莫能纪”。
中唐时期,鄂州刺史、武昌郡节度使牛增孺对包括黄鹤楼在内的武昌进行大规模改造,黄鹤楼从城垣分离出来,遂成为独立景观。最后一次修建是年10月——年6月,所建之楼也是最为宏伟壮观的黄鹤楼。
因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武昌引桥占了黄鹤楼的旧址,新建的黄鹤楼就迁至蛇山靠长江的峰岭之上,离旧址有几百米左右,楼高出江面90米。新建的黄鹤楼巍峨高迥,更有利于人们观景。人们登黄鹤楼四望,长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目:大江上下的座座新长江大桥像彩虹分跨两岸,缥缈美丽,展现眼前;武汉三镇的无数座现代化摩天高楼拔地而起,直耸云天,跃入眼帘。
黄鹤楼周边的蛇山一带,已成为“黄鹤楼公园”,公园中有众多参天古木和四季长青灌木,环境优美。公园中的黄鹤楼由主楼、牌坊、山门、配亭、轩廊、碑廊、圣像、宝塔、铜铸黄鹤……等组成。
黄鹤楼主楼以清代同治楼为蓝本,建在第三层平台上,底层和台座均为花岗岩和大理石铺垫,楼体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楼形为四边套八面形,寓意是“四面八方”。楼分5层,高达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
黄鹤楼为层层金色琉璃瓦屋面,层层翘角飞檐、层层流丹飞彩,楼掇葫芦尖顶,壮丽辉煌,加之楼阁耸立蛇山之上,挺拔峻秀,显得十分巍峨、十分雄伟、十分高迥、十分壮丽。楼之外观形如黄鹤,有凌云欲飞之势,又表现出缥缈之美、飘逸之美、飞动之美。主楼檐前悬有一巨匾,上刻“黄鹤楼”三个金色大字,字体端庄,笔力强劲,气势奔放。楼内层层都有不同主题的布局、装饰和陈列,各有特色。还有以仙鹤为主题绘有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各种图案。(在几年前的武汉抗疫保卫战时期,巍峨的黄鹤楼和逶迤的蛇山,差不多每天都出现在央视的黄金时段的新闻联播中。)
现在让我们一层层地来慢慢说黄鹤楼:
▲巨大的陶瓷嵌壁画“白云黄鹤”。
楼的第1层即底层有宽敞的前厅,厅的藻井高达10米,迎面是一幅名叫“白云黄鹤”的巨大的陶瓷嵌壁画,画宽9米,高6米,画的上部是悠悠白云,中部是翩翩黄鹤,下部是滚滚长江。壁画寓意是:“黄鹤归来,降临吉祥。”厅的两旁立柱上悬挂高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楼的第2层也有大厅,大厅正面墙上是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两侧有2幅大型壁画,一幅名为“孙权筑城”,一幅名为“周瑜设宴”。在西北配殿的巨石上有一对《黄鹤归来》的铜雕,两只黄鹤,一只伫立远眺,一只低头觅食。鹤的足下为灵龟和巨蛇,寓意黄鹤回归龟山、蛇山。造型飘逸古雅,栩栩如生。
第3层平台上树立着主楼,正面重檐下书有“黄鹤楼”三个大字的匾额。一上平台,便能见到72根红色大柱将黄鹤楼稳稳撑起,5层飞檐斗拱,60个流丹飞阁,凝碧的廻廊。黄鹤楼正门是主楼的前厅,宽22米,深14米,花岗岩铺地。迎面一幅高9米、宽6米的《白云黄鹤》图,是大型瓷壁画,画中黄鹤飞舞,上有淡淡天宇、悠悠白云,下有滚滚长江、郁郁山林。三层还有人文荟萃的“绣像画室”即壁画。画室绘有历代登临黄鹤楼的著名文人骚客的画像,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人的画像,还有名人咏唱黄鹤楼的名句佳作。读这些诗文,你会进入到一个意境悠远缥缈的美的世界。你会发想象无穷:——想宇宙、想历史、想长江、想文化、想兴衰、想沧桑、想人生、想文人、想骚客、想万物、……
第4层有名为“江天浩荡”的十组巨型壁画,表现的是三楚历史上的古今文化和三楚大地上的江天胜迹。观之让人“神飞扬,思浩荡”。
▲黄鹤楼的顶层——第5层极目楚天
黄鹤楼的顶层——第5层,大厅中有《长江万里图》长卷。你在顶层环顾四周,江城三镇尽收眼底。你极目楚天,只见碧空万里,浩渺无垠;你俯视长江,可见水波悠悠,渔帆点点。你在再向北望去,不尽长江滚滚来,混茫浩渺。你再向对岸的汉阳望去,龟山上的多米高的电视塔直耸云天。你还会想到与“黄鹤楼”并称“武汉三大名胜”之一的汉阳“晴川阁”、“琴台”。
望着望着,你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崔颢的诗篇。你一定会遐想:江对岸历历晴川的汉阳树一定依旧那么葱葱,鹦鹉洲的芳草一定依旧那么萋萋。你还会想到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聆听古琴曲《高山流水》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列子·汤问》)(相传俞伯牙是郢都今湖北荆州人,钟子期是汉阳人。)……你在黄鹤楼的顶层看到大武汉的名胜、遐想关于黄鹤楼的美丽的诗篇和美丽的传说,你会感慨无限、浩叹不已。
三、黄鹤楼的人文底蕴和美学风神
黄鹤楼不仅具有缥缈神奇的神话色彩,而且还具有十分浓郁的人文意蕴和审美韵味。在历史上,黄鹤楼是文人墨客到武昌的必登之地和宴饮之地,所谓“游必于是,宴必于是”。这些文人墨客在黄鹤楼留下了大量诗文,可谓是文采风流,会于一楼,流传古今。
登黄鹤楼读古人咏唱黄鹤楼的诗文,令人油然而生发“思古之幽情”。一提到黄鹤楼,人们就会想到唐代崔颢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被前人誉为“七律之冠”。传说大诗人李白到黄鹤楼见到此诗,十分佩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李白毕竟是天才,后来还是写了好几首黄鹤楼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篇,其中《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吹笛》就很有名,其中的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非常美丽。(“吹玉笛”即著名笛曲《梅花落》)
李白曾三次登黄鹤楼,他还在黄鹤楼写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李白与孟浩然之别,可是两个大诗人的离别啊!大诗人的情感异常丰富,怎能不黯然销魂呢?!看:行者渐行渐远,孤帆渺瀰;送者凝望孤帆,目尽天际。……诗写得含蓄蕴藉,诗思悠悠。特别是诗中透露的那款款深情、绵绵别意,像万里长江一样悠长不尽。这一千年多年前的一场江边情深意长的送别,真让人感动莫名。
楼以诗传,自崔颢、李白咏黄鹤楼后,黄鹤楼遂名声大振。崔颢、李白之后,白居易、贾岛、岳飞、陆游、杨慎、张居正、……均先后登楼游赏,行吟作诗,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如白居易被贬江州(今九江)路过武昌,当地官员设宴招待他,白居易遂写下了有名的《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於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一诗。诗曰: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代伟人毛泽东有3首写武汉、黄鹤楼或提到黄鹤楼的诗、词。这里引录他的两首词,以供读者欣赏,其一:年写的《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词写得既沉郁苍凉又豪情奔放,词表现了长江苍茫之美、山势雄莽之美、名楼壮观之美、黄鹤缥缈之美。
其二:年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此词融神话与现实、历史与现代于一炉,表现了万里长江的浩荡之美、表现了长江大桥的壮观之美、表现了作者的心怀舒畅之美、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豪放之美、表现了时间流逝的哲理之美……
总之,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怀博大、志气豪迈、情感奔放等多种审美韵味。词想象新奇,语言优美,意境壮阔。读之让人心情振奋,精神高扬。
说到黄鹤楼审美韵味,不能不提到黄鹤楼中的许多优美的对联,这些对联长短不一,意境多样:或雄浑或飘逸、或壮丽或飞动、或阔远或缥缈、……
如清代李联芳撰的长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落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又如清代裘可亭撰联:
画槛倚丹霄,将古战今争,新仇旧恨,都付白云卷去;
高楼迎丽日,听江声笛韵,秧鼓菱歌,尽随黄鹤归来!
又如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撰联: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湖山宿地来。
又如:无名氏联: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又如无名氏联: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又如清代端方集句联: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吾与白鸥盟。
又如清代彭玉麟撰联: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慨,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又如清代陈宝裕撰联:
一支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
这些对联都很概括地、艺术地描写了三楚的江山胜迹和黄鹤楼的壮观景象。……这些对联借长江和黄鹤楼,抒发了作者的思古幽情、浪漫豪情和远意高情。
黄鹤楼还有众多匾额也值得一提,如“水光山色”、“紫竹苑”、“势连衡岳”、“三楚一楼”、“云横九派”、“帘卷乾坤”、“气吞云梦”、……这些匾额,文字虽然极为简练,而包含的文化底蕴却非常深厚。
结语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你在壮观天地之间的黄鹤楼上吟诵伟人毛泽东的这一浩远缥缈的歌唱,领略三楚的江天胜迹和人文底蕴,……
你会感到:三楚的时间与空间、长天与大江、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等等,已在你的脑海里融汇成一幅浩瀚壮丽的图画了,这壮丽的图画将永远铭刻在你的记忆之中。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