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搭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新桥梁,让烟台市民更好地了解本地名医,中国山东网烟台频道特推出“名医在身边”系列专访,通过采访烟台各院名医,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到远在巫山县进行扶贫支医工作的麻醉科专家杜娟。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9日讯(记者景立婷通讯员李成修崔方荣)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年,烟台市与巫山县“结缘”,开启了全面帮扶交流的新时期。今年6月杜娟以年度鲁渝卫生协作“组团式”支医队队长的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帮扶支医工作。杜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山东省中西医学会围手术期分会委员,烟台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真正开始在巫山工作生活,对于常年生活在烟台的杜娟来说,最大的困难便是气候不适应和饮食不习惯。巫山县因夏天时间长,天气湿热,当地的饮食以麻辣、油腻为主,“来到这里后因饮食过辣、过油,天气潮湿、炎热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体内湿气过重,以往沉积的胃病再次复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食欲,另外经常腹泻,导致来到这里一个月内体重减轻了5公斤。”杜娟说,但语言更是急需攻克的难关。“如果不能听懂当地方言,便无法同患者顺畅地沟通交流,更会直接影响诊疗工作的开展。”为更快更好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杜娟努力克服各方面的不适,医院同事,当地人学习方言,两个多月以来,已基本适应了巫山的工作生活。支医期间,杜娟切实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发挥精准帮扶的点对点帮扶作用,根据自身技术优势,传授新技能,积极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到这里后,我尽我医院麻醉科,将我们了解的新技术、新项目传授给他们,比如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双腔气管插管、单腔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等,把新技术的操作技巧一一讲解给他们,让他们亲自动手学习。”杜娟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杜娟还利用工作之余,为巫山县麻醉科的年轻医师们进行讲座培训,让他们对麻醉理念和观点有了新的认识,让他们不仅在技术层面,并且在观念上也得到很大提升。“能把自己所学传授给他们,受益于病人,是作为一名医生人生价值的体现,很有成就感。”杜娟说。在帮扶工作中,杜娟很珍惜在巫山县支医的时光,除了努力做好院内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到当地义诊医疗队里,发挥骨干作用,带头克服药物紧缺、语言不通等困难,投身到山区贫困群众中的支医工作。受条件限制,杜娟只能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健康宣教,记录百姓提出的问题,因语言不通,往往一个问题要解释几遍甚至十几遍,忙碌一天下来早已口干舌燥。尽管疲惫不堪,杜娟却从未诉过一声苦,道过一句累,在她看来,农村群众看病不容易,更体会到基层医务人员的辛苦,自己在有限的支医时间里,要为带动当地医疗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杜娟用精湛的专业知识,耐心讲解,尽心尽职为有困难、患病疾的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对当地居民进行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健康科普,同时进行了科学饮食生活习惯的普及,跟随医疗队翻山越岭,一起下乡走访看望了贫困户,真正做到把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打通了大山深处百姓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杜娟表示,自己与同事还会积极参与类似下乡活动,为偏远山区的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除了医生这个身份,杜娟还是一个女儿,也是一名妈妈,此次帮扶支医,当她得知需要麻醉医师时,没有丝毫犹豫就报名参加。“我爸妈已经将近70岁了,临走的时候一个劲的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女儿今年刚14岁才上初四,走的时候一个劲的说‘妈妈,我会想你的’,刚来的时候每天想他们想到哭。”杜娟深知,亏欠家人太多,缺失的陪伴无法弥补,但正是家人的理解、鼓励和大力支持,使自己没有错过成为支医队伍一员的宝贵机会。古人云: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到他乡异土,尤其是在中秋佳节这种日子思念家人故土是在所难免的,“在我看来支医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情怀,不仅是专业技术的输出,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杜娟说,只有不断努力,勇攀医学高峰,才能对得起身上这件白衣——“作为山东卫生系统的支医者,来到巫山县,我代表着山东精神,要将我的精神、技术带到,为巫山人民服务,也是鲁渝卫生协作精神的延续,我要让山东精神在巫山开花、结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