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前的一个夜晚,在巫山龙骨坡的山洞里,“巫山人家族”正在享用着丰富的晚餐。但就在这顿晚餐后不久发生的一场灾难,让他们被迫离开了这个居住了50万年的“家”。▲8月18日,俯瞰中国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8月20日,91岁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用他多年的研究,揭开了生活在万-万年前的“巫山人”的生活场景——“想象一下吧,在苍茫而又遥远的时代,长江三峡一带的山水间,那些‘古人类’,在林间河畔,采食、攀爬、走动……弯着腰、弓着背,臂膀用力击砸,将石块弄出棱角来。”吃:“最后的晚餐”穿越万年后给出了答案“巫山人”吃什么?他们的食物是如何获得的?一堆“巫山人”留下的“厨余垃圾”,在泥土中埋藏了多万年时光,直到3年,被黄万波等在内的专家们发掘出土,才最终给出了所有人准确的答案。这堆“垃圾”,被黄万波戏称为“巫山人最后的晚餐”。▲8月18日,中国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巫山人最后的晚餐”所在地。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最后的晚餐”有什么?百余块动物骨骼层层叠压堆积在龙骨坡的泥土之中,黄万波等人用了足足三年时间,才将它们一一从泥土中分开取出,并拍照留档。▲8月18日,中国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工人将泥土运出。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经过我们的仔细甄别,这一百余块动物骨骼全部属于食草动物的残骸。”由此,巫山人的主要“荤食”得以初步确定——彼时的“巫山人”还未学会用火,他们以生吃牛、马、鹿、麂等为主的食草动物果腹。但就在黄万波刚确定这些骨骼所属动物种类多的同时,又一个奇怪的现象开始困扰着他——为什么这上百块骨骼几乎全部都是这些动物的四肢部分,它们的躯体去了哪里?▲8月18日,中国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在巫山猿人遗址石碑旁介绍情况。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黄万波说,只有一种可能,这些食草动物的四肢骨骼残骸,是“巫山人”食用后扔掉的。“万年前的他们已经非常聪明,在外打猎后无法搬动大型动物时,就将肉最多的四肢‘砍’下搬回了居住的山洞之中,作为食物。”于是,一幅“巫山人”的生活场景,可以被描绘而出——每天清晨,“巫山人”出现在有水源和食物的地方,他们在林中采摘椰果,在草丛中捕捉昆虫,用简单的石器或许还有木棍猎大型动物,将猎物拖回他们居住的洞穴中食用。住:“巫山人”的家一面环山三面向阳龙骨坡溶洞无疑是“巫山人”的家,那么为什么万年前,“巫山人”会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居住的地方呢?▲8月18日,中国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工作人员在龙骨坡化石点旁忙碌。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黄万波说,龙骨坡遗址是一个洞穴,洞的形状是垂直的,非常适合居住。山洞一面环山、三面向阳,洞口视野比较开阔,可以看到整个盆地。同时,洞穴所在位置阳光照射充足,刮风下雨可以躲在里面,是完全依赖大自然的“巫山人”最合适的住所。龙骨坡里堆积着非常深厚的“巫山人”文化遗存,“通过这些堆积物,我们发现,‘巫山人’至少在龙骨坡生活了50万年的时间。”但就在品尝过“最后的晚餐”之后不久,“巫山人”却整体搬离了这个他们居住了50万年之久的家。因为“最后的晚餐”发现地,已经非常接近地表,在其之上的地层中,再未寻到“巫山人”的生存痕迹。行:离开龙骨坡后的下一个落脚处至今无从得知说走就走,原因为何?在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发现“巫山人”居住的龙骨坡遗址,地质构造并不完好。有几块巨石,突兀地出现在遗址之中。而就是遗址中的这几块巨石,让专家们推断——“这些巨石,在万年前,应该位于‘巫山人’居住的龙骨坡洞穴的顶部。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可能是其他的自然灾害,导致巨石从洞顶坍塌,砸坏了‘巫山人’居住的洞穴。”“屋顶”塌了,以“巫山人”当时的能力,他们无法修复。所以,就在遭遇这场灾难之后,“巫山人”被迫离开了他们的家园。搬去了哪里?“非常遗憾,目前无从得知,‘巫山人’在离开龙骨坡之后的下一个落脚处,我们还没有找到。”黄万波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