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幽谷(作者原创授权)
“隆中对”是诸葛亮的得意之笔,被一些人认为是战略管理的典型案例。那么隆中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隆中对”中,诸葛亮分析了当时各大派的统治者特征,以及其占领地的地理环境,帮助刘备选择战略突破口。
对于当时的“超级大国”曹操集团,孔明这样评价:“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准强国”孙权集团的优势是“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刘表占据的荆州,孔明认为“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但其所有者刘表“不能守”,孔明认为“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孔明眼里另一个软柿子则是刘璋,其占据的益州自然条件优越,“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故而,孔明建议刘备应当“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做好这一些后,“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此一来,“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后世给予隆中对极高的评价,《三国演义》原著称“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并引用一首诗称赞:“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在当时的条件下,各大豪强初步瓜分了势力范围,诸葛亮选择刘表的荆州和刘璋的益州作为战略突破口,无疑是恰当的,几乎也是唯一可行的。后来,刘备占据了荆州的一部分,以此为根据地,进占了益州,又在汉中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夺取了汉中,初步达到了“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但最终好景不长,刘备集团得益后很快失荆,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构想再也没有了实施条件。
隆中对没能得到实施,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外结好孙权”就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否结好,并不单纯取决了刘备,实际上更取决了孙权的态度。曹操威胁大的时候,孙刘暂时联合,当曹操的威胁减少时,双方的矛盾就会凸显甚至可能激化。再如,“天下有变”主要是指曹操集团出现严重的内乱,这个机会能不能给刘备,很难说。事实上,总体上曹操集团内部非常稳定,一直没有出现诸葛亮所希望的“天下有变”。
下面,我想着重从地理角度分析一下,隆中对所忽视的地理因素。
我们首先看一下当时的行政区划:
从图上看,诸葛亮所设计的根据地荆州大致包括了今天的河南南部、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而益州包括今天的陕西南部、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一带。从表面上看,荆州和益州山水相连,“跨荆、益”似乎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如何我们观察地形图,很快就能发现问题所在。
益州、荆州和扬州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其核心区大致相当于四川盆地、两湖平原和长江下游平原。荆州和益州的界线,北部大致接近于巫山,南部也有一系列山脉。巫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长江流到这里时,形成了长江三峡,虽风光秀丽,但水流湍急。可以说,地形因素形成了荆州和益州的天然阻隔。
如果从两州的核心区看,益州的核心成都平原距离荆州有千里之遥,加上三峡险阻,这就导致了关羽在荆州失败无路可退,刘备在益州方面亦鞭长莫及,无法接济。相反,扬州与荆州之间同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一些低缓丘陵,并没有地理障碍,孙权袭击荆州就变得非常容易。总之,荆州东连吴会易,西通巴、蜀难,地形因素使得这里容易被攻,却救援困难。
从文化地理上看,荆州与扬州同属于江南水乡文化区,而益州则属于巴蜀文化区,或称之为四川盆地文化区。从文化上看,荆州与扬州更接近,与益州则有较大差异。
在古代,山脉往往成为地理阻隔,对人文交流形成较大障碍。体现在政治上,不利于政令畅通;体现在军事上,不利于战略协同。隆中对选择了可行的战略突破口,却忽视了地理阻隔,这是其战略构想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