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天枢、天资、知天、御天智慧气象系统的演示界面。”
循声望去,记者见到了深蓝底色的“四天”智慧气象系统演示平台。
这是新时代重庆气象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日走访了重庆市主城区、铜梁区、璧山区、江津区、万盛经开区、巫山县,探访重庆市智慧气象服务助力城市转型、防灾减灾、脱贫攻坚、康养旅游的发展之路。
让天意不再难测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四天”系统的出现,让天意不再难测,让气象更好为民。
重庆市气象局秉承着“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思路,年7月与百度智能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双方目前在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御天智慧防灾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智慧气象“四天”系统
相对传统预测,年智能预测的月气温评分提高了4分,月降水提高了12分;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40%,预警时间提前30~60分钟;预警短信覆盖万人所需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9分钟。
年6月25日,一道难题摆在了重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强面前: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模式显示重庆东北部和西南角雨量大,而“天资”智能气象预报系统显示西部偏弱、南部偏强,哪一方的可靠性更高呢?
经过仔细分析,结合个人预报经验,李强作出决断:对于这场降雨,他更信任“天资”系统预报结果。一则重要气象信息专报很快从气象台传递出来,南部的预计降水量被调大。实际降雨实况证明,南部降雨确实偏强——“天资”系统没有让李强失望。
据了解,今年8月26日,来自重庆市局及各区县的最新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及成果将逐一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全面推进新时代重庆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指出到年,新时代重庆气象事业将基本建成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气象智能业务体系、智慧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法治管理体系和巴渝化基础设施,气象智能预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社会管理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跳出小气象做实大气象
在重庆市气象局的大楼里,有这样一段标语写在走廊的立柱上:跳出小气象,做实大气象。重庆市气象人秉持着气象服务开放和融入的发展思路,逐步推进气象事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依托重庆市独特的立体气象资源,气象部门不断推动其向旅游资源、养生资源和生态产业资源转化。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曾经因煤而兴、因矿设区,随着煤炭资源的衰减,万盛走出了一条“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单一到多元”的产业转型之路,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经济转型试点区。
目前旅游已成为万盛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方向,拥有优异的气候资源,被称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平和”的万盛已经成为康养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60.1%。
气象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万盛旅游转型的一个新亮点。在万盛的旅游景区,建有22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将气象预报及灾害预警两方面与旅游信息化相结合,既保障了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又对气象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也起到了带动作用。
川渝地区是花椒的故乡,江津区气象局依托重庆市江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成立了“江津富硒绿色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以青花椒为特色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通过开展青花椒气候品质认证打造江津青花椒的“硒有气质”,用气象科学助推江津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首个“国家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落户重庆,城口、黔江、酉阳分获“中国生态气候明珠”“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中国气候旅游县”国家气候品牌,巫山脆李获“中国气候(特优)好产品”,铜梁、石柱、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巫山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江津四面山景区、綦江区横山镇、开州区满月镇等11个乡镇(街道)、旅游景区获评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
气象为民助力防灾减灾
在重庆市铜梁区气象局,记者见到了智慧生态宜居及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
该平台基于铜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运用了5G通讯、人工智能、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三维GIS平台、物联网等多项先进技术,目前已经集成了14个相关区级部门的20类异构数据。
据铜梁区大数据发展局局长周凡介绍,智慧气象为铜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示范引领作用,铜梁区已将该平台作为新型智慧城市运维管理平台进行建设,并以该平台为基础来规划铜梁新型智慧城市总体建设方案。
该平台中的铜梁区安居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模块,已经实现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监测,除通过气象自动站查看实时气象资料外,还接入了水利部门的水位监测站数据、交通部门海事值班船上的实时水位摄像监控以及各条街道上的市政摄像监控画面,同时在安居镇常年设置两架气象应急无人机,并可通过城市内涝模型,进行洪水淹没推演。
年7月12日09时,受特大过境洪峰影响,铜梁区安居镇涪江安居段黄家坝一艘载有3人的座家渔船脱缆,渔船没有动力,随着洪水上涨,随时有可能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情况万分危急。
重庆市铜梁区安居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模块
接到指令后,气象应急服务队携带气象无人机紧急赶到现场,立马升空,迅速锁定目标,引导消防和渔政救援船靠近施救。最终经过两个多小时长达6公里的沿江生死追逐,在气象无人机的引导下,座家渔船终于成功靠岸,船上人员全部获救。
国家防总督导工作组组长、长江委副总工夏仲平指出:“气象服务保障及时准确到位,充分发挥出了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重要作用,特别是气象无人机作用很大,传回来的现场视频对指挥抗洪抢险非常有帮助。”
“你看,我们的预警信息可通过大喇叭传到家家户户!”在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的信息员蒋敏向记者介绍了预警广播系统的使用情况。
借助“村村响”大喇叭工程,让气象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到村民住户的家中,并组成三户一小网的信息接收群组,有力地解决了气象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从几毛钱到二十元一斤
“以前便宜,几角钱一斤,最多块把钱(几块钱)一斤,现在品质好的20多元的都有。”巫山县曲尺乡朝阳村村民王组保颇有感慨得说道。
巫山县曾是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县,年8月,巫山县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
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村主任孙垒(左)和村支书陈文明(右)
据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村支书陈文明介绍,全村共户,家家户户都种脆李,全村种植脆李总收入达万,一户最少的收入也有五万以上,最多的有41万。
柑园村村主任孙垒今年26岁,年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为乡亲们做点事。“我是学传媒经济学的,把专业运用到脆李推广中,也算是学以致用。担子在自己身上,为乡亲们造福很有意义,我乐在其中!”略显青涩的孙磊真诚地说。
巫山脆李最怕冰雹和暴雨,尤其是在脆李成熟的季节,一下冰雹,果子上就会出现伤疤,卖相不好,自然卖不出好价钱。
获得过“果王”称号的陈文明告诉记者:“年曾经下了一场冰雹,打得脆李上尽是麻子,大果也只能卖两块钱。今年收成最好,李子没有损坏一个,均价达到8.2元。”
为了确保脆李等农产品的品质,巫山县气象局新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品比试验圃及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针对不同的天气条件,进行个性化气象服务。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病虫害防治预警,短信提醒修枝打药,并对冰雹天气实施人工影响作业。
年7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向巫山县政府颁发巫山脆李“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标志,成为首个获得“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标志的农产品。(记者李逸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