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爸说:三峡博物馆很不错,一直想去看一看。一周末挤了点时间,我们从九龙坡陈家坪来到重庆大礼堂,站在人民广场上,三峡博物馆就出现眼前。
远远望去,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的造型映入眼帘,一见博物馆外观,就让我肃然起敬!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我逐渐知晓,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仿佛构成了三峡大坝,展现了毛泽东主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磅礴与壮观。
很多市民、学生踊跃来到这里,有序排队进入,馆里工作人员一个个认真检查证件,我终于进入了大厅。二三峡博物馆大厅呈圆形,很大很大。
抬头仰望,玻璃穹顶显得庄严大气。讲解员介绍,三峡博物馆有很多珍藏文物。涵盖了二十三个文物门类,其中的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西南民族文物等藏品系列内容丰富,设计精美。每一件馆藏文物,都珍藏着历史和文化。上“壮丽三峡”展厅,迎面是三峡壁画。一条用玻璃盖着的长江,被我们踩在脚下。看着形态各异的三峡山石、飞鸟走兽、珍稀植物,仿佛置身于三峡层峦叠嶂的高山峻岭,听到了江水拍岸和川江号子的声音。
我是在三峡边,看着三峡的山,喝着三峡的水长大的。我们三峡人从小就知道,长江三峡,是指我们家乡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千余米,最窄处不足百米。爬到山巅,峻峰激流美景尽收眼底,但也让人心惊胆战,生怕脚下岩石滑落。渐渐大了,跟着老师读着课本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三峡的雄奇壮美。
三峡博物馆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将三峡雄奇险拔的自然风貌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让人身临其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凝聚着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心血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让三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峡以其巨大的效益和作用,更加闻名于世。现在中国腹地的三峡,已经成为三峡文明的象征,成为长江文明和和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巴渝文化的代名词。
也许因为三峡蕴藏深厚历史文化,三峡博物馆方以”三峡“冠名。三呈现的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展厅,不仅有风格各异的民族服饰、精美的刺绣和头饰、民族乐器与建筑,还复原了土家族婚礼的场景,详实的资料介绍,让我们了解土家族异常隆重的婚俗。
我曾到过土家族聚居地,听说过土家的一些婚嫁习俗。土家婚嫁前奏,一般有托媒、合八字、订婚、认亲、报期等,婚礼过程中的过礼、花圆酒、踩斗、坐堂、出拜等,婚礼过程所唱的陪郎哥、搭红歌、拦车马歌、入洞房歌、铺床歌、谢礼歌等,都很有民族特色。
新娘出嫁时的哭嫁,唱哭嫁歌,尤其让人动情和心碎。一般在婚前的半月之内即开始,准新娘邀约闺蜜女友,一起帮忙做针线活,一起刺绣,绣手巾、绣枕巾、纳鞋底,银针闪烁,彩线飞舞,姑娘们边哭边做,唱哭嫁歌,哭爹娘养育恩,哭哥嫂姊妹离别情、哭祖宗功德。似乎哭得天昏地暗,肝肠寸断,但哭中寓乐,似哭实乐,流露出土家族姑娘的淳朴感恩、天真率性。据介绍,重庆人口以汉族为主,涵盖土家族、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展馆从服饰、乐器、婚俗这些小切口入手,展现出西南地区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在远古巴渝展厅,我们像经历了一场寻根之旅,回到了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的化石让我们追根溯源,了解自己的祖先,各种骨制品让我们近距离了解远古巫人的创造力和审美,青铜兵器让我们看到了巫人高超的生产技艺和智慧。我想,相传十巫升降于巫山,上古时期巫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出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它推进社会发展,它构成了华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像坐着时空隧道,从远古的巫人到了秦灭巴蜀,了解远古巴渝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四我以前虽参观过一些博物馆,但不管从形式到内容,都无法和三峡博物馆相比。
三峡博物馆既有较高的规格,又更加具有地域的色彩,从壮丽三峡展厅、远古巴渝展厅,到重庆·城市之路展厅、西南民族民俗风情等展厅,都展现出三峡这片土地的神奇,深厚的历史底蕴。三峡博物馆中,远古生活的巫人、巴人的求索与进取,催人奋进,让人流连。历史深邃、魅力独特、充满神奇的三峡历史文化,成就了三峡博物馆。三峡历史文化的好载体——三峡博物馆!(邵煜晟写于.1.27)
邵煜晟,女,重庆巫溪县人,年出生,年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中共党员,重庆华龙网集团公司编辑。
温馨提示:本文图片采用于百度昵图网,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