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巫山 >> 巫山景区 >> 脱贫攻坚的巴渝壮歌

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丰都县武平镇坝周村脱毒马铃薯喜获丰收。脱毒马铃薯是丰都县东西协作产业扶贫的一大工作亮点。(资料图片)通讯员林登周摄视觉重庆

年9月1日,酉阳龙潭镇赵庄小学,孩子们在塑胶操场上玩足球。赵庄小学毗邻该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教育扶贫提供了保障。(资料图片)通讯员杨春来摄/视觉重庆

2月11日除夕,万盛经开区金桥镇青山村,脱贫户张继成一家人与扶贫干部一起吃团年饭,举杯庆祝喜迁新居。他们春节前告别老危户搬进新的安置房。特约摄影曹永龙/视觉重庆

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气氛热烈。

上午10点30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现场迸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历时8年的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历经艰辛,硕果累累。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市情于一体的重庆,脱贫担子不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历经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全市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动态识别的.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千年梦想,圆在今朝!回顾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每一个脚步都踏出奋斗和拼搏,每一帧风景都写满美好和希望。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脱贫攻坚以来,我市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和干劲

“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花的精力最多的一件大事。8年来,他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坚持看真贫,坚持了解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的实际情况,面对面同贫困群众聊家常、算细账,亲身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

年初,“十三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首次国内考察,选定重庆。他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重庆,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情况。他说:“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托底。”

嘱托,铭记心头。

责任,扛在肩上。

前行,力量倍增。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全市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集全民之智、聚全市之力,谋脱贫之路、施治贫之策,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近年来,重庆市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底线性任务和标志性指标,高位推动。年5月,市委召开五届六次全会,出台条工作措施,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思路、具体抓手和脱贫成果。

去年4月1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赴渝视察一周年之际,重庆市委召开五届八次全会,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同时,重庆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各类方案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确保了脱贫攻坚任务有力有序推进。

一场啃“硬骨头”的攻坚战,组织力量必须强化。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市领导定点包干18个深度贫困乡镇及所在区县,各级各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

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资金准备必须充足。深冬时节,城口县沿河乡食用菌生产基地里,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于支架上,一朵朵食用菌“升柄展伞”,村民们穿梭其间,一片繁忙。

这个食用菌基地总投入达到万元,若在以前,对于沿河乡这样的深度贫困乡镇来说,这笔投入无异于“天文数字”。得益于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使用,沿河乡顺利建起了产业基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重庆市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亿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使贫困区县能够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一场较真碰硬的攻坚战,方式方法必须精准。重庆市坚持把精准方略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举措,大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实效。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虽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重洪涝灾害,但重庆市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动摇,坚决克服疫情灾情影响,重点做好决战决胜“必答题”、疫情灾情“加试题”、脱贫成果“巩固题”、衔接试点“新课题”等“四道题”,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不断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帮扶体系,贫困区县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我们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

重庆的脱贫攻坚,离不开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初春,记者来到位于丰都县城西南60公里的武平镇。村民唐代祥见有客来访,迎了出来:“来,外面天冷,快进屋坐。”说话时,唐代祥眉头舒展。屋里,土豆堆满了半间屋。“这两年,家里靠着这些土豆,打了个翻身仗。”唐代祥边说边捡起一个土豆,在手上抛了抛。

这两年,一枚小小的土豆,成了丰都数万老百姓增收的“武器”。这与帮扶干部李晓东有关。李晓东是山东枣庄人。枣庄下辖的滕州是中国马铃薯之乡,种植面积达60万亩,其亩产量达到斤以上。

初来乍到,李晓东发现丰都大部分村民虽种植马铃薯,但亩产量不足斤。于是,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滕州市的脱毒马铃薯到丰都进行了试种。采取优化品种选育、改进种植方式、强化技术培训、出台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后,在丰都试种马铃薯大获成功。年,丰都引进滕州脱毒马铃薯种薯3.7万吨,在27个乡镇(街道)、个村、个社推广种植面积2万余亩。其中1.85万亩春薯总产量达到4.1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万元以上,种植农户亩产值达到0元以上,惠及5.8万户农户,其中贫困户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近年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共同组成了重庆脱贫攻坚的“三驾马车”。山东,就是重庆脱贫攻坚的重要助力之一。自年鲁渝两地因东西协作扶贫结缘以来,山城重庆,海畔齐鲁,两地跨越千山万水,开创出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新局面,上演鲁渝版“山海情”。

与此同时,水利部、中国农业银行等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重庆市,通过直接投入、协调引资,进一步助推重庆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市级层面,重庆市调整充实市级扶贫集团和区县对口帮扶力量,各扶贫集团、对口帮扶区县选派挂职干部和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围绕结对帮扶的深度贫困乡镇,18个扶贫集团迅速聚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市内18个条件较好的区县结对帮扶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建立协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协同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促进要素资源互联互通和协调发展。

没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对象小而散的生产方式无法对接大市场;有了市场主体带动,贫困对象就能“借船出海”,跟市场经济紧密连在一起,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庆市家民企帮扶个村,“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大扶贫格局已然形成,不断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

脱贫质量不断提升,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动态解决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城口是重庆4个贫困程度较深的县之一。曾经,天梯石栈,崇山峻岭,紧紧锁住城口人走出大山的脚步。过去的城口,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怎么办?搬下山去,开启新生活!

“从我记事起,我家就住在高山上的旧房子里,又漏雨又漏风。”城口县高观镇村民孙翠明说,前两年,一批驻村干部来到村里,走访调查收集信息后,村里确定的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家中就有孙翠明一家。

“我们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新房,现在家里有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完全变了个样!”她激动地说。

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教育、医疗有保障是实现脱贫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重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动态清零行动。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早已稳定实现,“三保障”问题全部落实到位。同时,重庆市还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农村饮水安全上巧做“文章”,提高脱贫质量。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让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十三五”时期,25.2万贫困群众实现搬迁,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同时重庆市一一落实后续扶持措施,其中:发展特色农林业5.9万人、发展劳务经济9万人、发展现代服务业2.2万人、资产收益扶贫0.7万人、社会保障兜底1.7万人、其他方式5.7万人。

贫困地区的农村,最怕的就是“一代穷、二代困、三代四代接着混”。发展教育,斩断穷根,重庆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对城乡低保和特困学生免收高中教材费,为非寄宿贫困生免费提供午餐,健全困难学生资助兜底保障机制等。通过一系列政策兜底、资源倾斜,不断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

一场大病,可能会让一个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如何才能帮助这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走出困境?重庆市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大力推进健康医疗扶贫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9.58%,重特大疾病、慢性病门诊费用自付比例12.24%,大病集中救治进度、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均达%,县域内就诊率97.2%,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3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三建好”、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达标”、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等主要目标全面实现。

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说:“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这几年来,各种扶贫政策让重庆贫困地区面貌日新月异,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养儿养女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这句流传广泛的俗语讲出了渝东南地区的贫困。过去,由于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欠发达,重庆贫困山区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大多数山区群众代代受穷。如今,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当地基础设施明显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年12月18日9时55分,重庆航空一架空客A客机平稳降落仙女山机场,标志着重庆仙女山机场正式通航。作为重庆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民航局脱贫攻坚年验收项目,仙女山机场通航后,架起了武隆连接世界的“空中走廊”,进一步助力武隆生态旅游提档升级,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年1月11日15点57分,首趟长沙至黔江动车D次抵达黔江站,这标志着黔江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黔张常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黔江及武陵山地区交通出行条件,对加快当地旅游、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近几日,趁着好天气,垫江县五洞镇卧龙村三组脱贫户刘庆打理着家里的20多亩李园,他给李子树修枝、松土、施肥,确保来年李子挂果迎丰收。看着茁壮成长的李子树,干着活的刘庆感叹道:“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我家哪有今天的面貌。”

几年前,刘庆的母亲、哥哥、姐姐和小儿子接连患上重病。为了给他们治病,刘庆四处求医,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也因此欠下一大笔债务。刘庆感到绝望时,扶贫驻村工作队来了,帮他栽种26亩脆李,安排就业岗位,落实教育资助政策,让他重新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同样感受到党的好政策的,还有许多人:奉节县平安乡文昌村村民朱学兵,从山洞里搬了出来,建起了砖房。那个他居住了25年的山洞,如今成为摆放柴火杂物的开敞式“杂货间”;生活在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夹皮沟里面的残疾脱贫户庞建华,分四季养54张蚕,蚕茧收入超过8万元;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村民刘敬春,利用扶贫政策贷款40万元,流转了多亩地发展柑橘,从贫困户变为了致富带头人……

新的征程已经开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既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3万重庆儿女正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本报记者颜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