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30周年特刊》版面
5月的山城,花红柳绿,草木繁盛,处处生机勃勃。
涪陵区浙涪友谊学校内,“牢记嘱托、勤奋学习、健康成长、报效祖国”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所学校于年由浙江省捐建,感念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如今校园内处处可见感恩奋进的主题文化元素。
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为了百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16个省(区、市)、7个大城市从此与三峡重庆库区协作一心,通过资金援助、项目帮扶、技术交流、市场拓展、劳务合作、人员培训、干部交流等多种途径,全力支援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口支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截至年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累计引入各类资金亿元,援建教育、交通、通讯、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为重庆库区培训各类人才5万多人次,干部交流多人次,为重庆顺利完成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促进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对口支援省(区、市)对三峡重庆库区的深情厚谊,重庆人民永远铭记。
补齐硬件,为库区发展铺好“跑道”
年,三峡移民工程正式拉开大幕。重庆承担着85%以上的三峡移民任务,共有多万移民告别故土,2座城市、7座县城、94座集镇迁建,家工矿企业搬迁……
当时的重庆库区区县,绝大多数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基础薄弱。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繁重,仅靠自身力量很难顺利完成。
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各对口支援省(区、市)倾情支援。
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是地区自我发展的基石。针对当时重庆库区的发展“短板”,各对口支援省(区、市)以帮助库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为突破口,拿出真金白银无私援助,一座座新城镇、移民新村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大桥、学校、医院应运而生,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库区人民不会忘记——
广东省认下了巫山县这门“穷亲戚”,并为巫山开通了第一部程控电话、修筑了第一条硬化公路、建成了第一座通往乡镇的国家电网变电站、援建了第一个工业园区和第一条生命防护栏工程、援助了第一个独立高中。
▲广东省援建的巫山教育园区全景。市水利局供图
在山东省、沈阳市的援建下,年9月,忠县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打破了制约当地发展的交通瓶颈。
有路,就有发展出路。在国家各部委和对口支援省(区、市)的倾力支援下,万县长江大桥、万州长江二桥等跨江大桥一一建成,三峡库区第一条铁路达万铁路建成通车,万州机场正式通航,渝万高速建成通车……在对口支援省市的协作下,万州机场多条航线陆续开通,上海、南京、宁波、厦门、福州、广州“长三角”和“珠三角”均和万州实现航线直通,万州一步步构建起铁公水空立体交通网络。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有了国家各部委和对口支援省(区、市)的无偿援助,移民搬迁才得以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为库区以后的发展铺好了“跑道”。
聚焦民生,打造公共服务“升级版”
5月的浙涪友谊学校鲜花盛开,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玩耍,在科技馆感受科技的魅力,在图书馆认真阅读……
浙涪友谊学校的前身,是因三峡蓄水淹没而搬迁的涪陵城区第四小学,年由浙江省捐建。18年来,在浙江省的倾情帮助下,学校基础设施、办学质量不断改善,目前共有教职员工人,6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还结对帮扶浙涪友谊学校,共享浙江优势教育资源。
万州福建小学一所是全淹全迁的移民小学,年由福建省投资援建,经过多年持续对口帮扶,福建小学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还获得了“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校”和“重庆市教育先进集体”等60余项荣誉。
自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以来,各对口支援省(区、市)坚持民生优先,重点向教育、卫生等老百姓直接受益的项目倾斜,着力补齐和完善因移民迁建带来的民生短板,库区公共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库区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来,立足新发展阶段,对口支援省市倾力支援重庆库区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提档升级”。
▲天津市在医院。市水利局供图
天津市13医院医院进行“组团式”医疗帮扶,医院的目标迈进;广西壮族自治区促成广西中医医院医院,医院医院;辽宁省在奉节县援建奉节县草堂社会福利院和养老服务中心,其“供养失能、释放有能”的帮扶模式,被民政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吉林省农业科技学院与巫溪县联合创办乡村振兴学院,弥补了巫溪县没有高等专科教育资源的短板;宁波与万州达成合作意向,成立滕头乡村振兴学院万州分院,强化面向基层干部和乡村人才的教育培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解决移民的“出路”问题,对口支援省市利用自身优势,在库区开展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经济管理、文化教育和劳动技能人才。近年来,对口支援省(区、市)积极探索“培训能人、培育产业、培养市场”的智力支援模式,为库区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比如:云南省先后对武隆、石柱余名移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河南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巴南培训医务专技人才;吉林省、浙江省在库区举办跨区域实战培训,重点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电商专业人才……
库区产业,从单方受援到区域合作共赢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历史和自然的原因造成其“一产弱、二产虚、三产缺”。响应对口支援号召,浙江华峰集团、建峰集团、伟星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广东雷士照明、山东如意集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到三峡重庆库区投资兴业,成为助推库区破解产业空虚的重要动力。
在上世纪90年代,涪陵还是“榨菜之乡”,涪陵糖果厂、涪陵罐头食品厂、涪陵酒厂三家国有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在浙江省的牵线搭桥下,年,杭州娃哈哈集团举资万元迁建改造三家企业,成立娃哈哈涪陵分公司生产基地,不但妥善安置了名移民就业,还一跃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被誉为三峡库区对口支援的典范。
▲浙江省在涪陵援建的浙涪友谊学校。市水利局供图
江苏省针对搬迁后云阳“传统工业趋于萎缩,新型工业基础薄弱”的经济现状,将全国醋业唯一上市公司江苏省恒顺集团引入云阳,将企业调味品产业布局在云阳。
为提升万州区自我发展能力,上海累计援助万州经开区1.37亿元建设三峡移民就业基地,先后引进法国施耐德、广东雷士、三雄极光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
30年来,在对口支援省(区、市)的倾力帮助下,库区产业由空心化向特色化、多元化、生态化转变,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当前,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成为对口支援工作的主线,贯彻区域合作的新发展理念,重庆库区着力与对口支援省(区、市)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河北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的华裕蛋鸡产业链项目落户丰都,为当地发展增添动力;
浙江华峰集团自年落户涪陵以来,已连续启动建设项目20期,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企业和氨纶生产基地。去年,集团加快提质扩能步伐,又追加投资71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己二酸、30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和新材料(尼龙)研究院项目。
▲响应对口支援号召,落户涪陵区的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市水利局供图
年,浙江正凯集团落户涪陵,在涪陵建设年产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二期项目已于年底建成投产。目前,重庆万凯食品级PET总产能达到万吨/年,实现产值约亿元。
年,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渝北,拟投资30亿元在渝北打造以绿色建材物流集散为主,兼具商砼、装配式建筑生产和区域总部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集散中心项目,增强库区“造血”功能。
年,神女药业通过广东省对口支援平台落户巫山,从事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已发展成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近年来,神女药业围绕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将巫山与广东的合作模式从过去的单一供应原料深化为共同开发中成药,已打造出多个有市场潜力的药品。
当前,重庆库区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各区县正把对口支援省市的深厚情谊转化为发展动力,不断拓宽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合作共赢中开启对口支援新篇章。
“亲戚”就要常来常往,感情越走越亲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全国人民对重庆库区的倾情支援,库区人民铭记于心。
巫山将最亮丽、最繁华的一条路命名为“广东路”,表达对广东人民无私援助的感谢,巫山的老百姓说,“亲戚”就要常来常往,感情越走越亲。
四川省对口支援开州区,从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帮扶等方面开展支援。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永兴村小学校舍在四川雅安庐山“4.20”地震中受损,开州干部群众自发捐款万元捐建永兴村小学,传递受援区县的深情厚谊。
年疫情期间,涪陵区向浙江省、温州市捐赠30吨榨菜和箱藿香正气口服液,支援其抗疫。这一年,浙江广电集团编排涪陵区的宣传片和广告共计余次,无偿投入广告资源多万元,助力涪陵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辽宁省援建的奉节县草堂社会福利院。市水利局供图
云南、江西两省把每年不少于一次到石柱县“走亲戚”形成常态,有力助推了对口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3月底,万州区筹集资金万元,采购新鲜瓜果蔬菜约吨,分批送达上海市黄浦区,用于缓解上海市民生活所需,同心助力上海抗疫。4月20日,万州区侨联副主席、重庆市蓝天救援队党委书记、队长骆明文带着蓝天救援队18名队员远赴上海闵行古美街道,进行为期20天的社区专业消毒消杀工作。“我们是带着感恩的心来支援上海抗疫的。”骆明文说:”今年是上海对口支援重庆万州区30周年,上海为万州做的事情,我们永远牢记在心。”
“30年来,对口支援经历了启动推进、巩固提高、深化合作、创新发展等阶段,实现了输血型向造血型、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库区单方受益向合作共赢的转变。”重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罗治洪介绍,下一步,重庆将坚持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根本路径,合作推动库区生态产业发展。通过探索建立三峡库区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探索成立重庆库区绿色产业发展资金,以三峡移民精神“红色基因”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等方式,大力支持引导资金流向库区绿色产业、生态环境领域,加强生态化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与库区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新发展动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