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24岁时李白心境的真实写照,这一年李白告别的亲人出蜀周游天下。李白经成都而南下乐山,又经乐山而东下重庆。此间之路李白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别匡山》等著名的诗篇。一路行来,不仅山水佳胜使他处处流连忘返,而且蜀江的号子、巴地的山歌也使他时时驻脚。到了三峡之内,他又在古称白帝城的夔州奉节住了下来。李白几乎游遍了巫山十二峰,然后才在次年早春二月,出了三峡。到达江陵之后,李白遇见了司马承祯,两人一见如故,当即写下了《大鹏遇希有鸟赋》,以纪念两人的友情。在这篇赋中,李白以大鹏自况。众所周知,李白是个诗人,同样也是一名剑客,而他对于修道也非常痴迷。李白以大鹏自况展露了他的心境,25岁的他出蜀时雄心万丈,他期待着在大唐盛世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纵观李白的一生却是造化弄人,尽管诗名日盛,他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点是在天宝元年,这一年李白自南陵奉诏入京,此间李白写下了有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似乎看到了前途的曙光,这一年他42岁。李白被唐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侍从温泉宫。这一时期李白相继写下了《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温泉侍从归逢故人》等著名诗篇。李白走入朝堂之时心中满是抱负,但仅仅之隔了一年,因遭谗见疏,于是心中升起了归隐之念。天宝三年三月,李白上疏请还山,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如愿离开了他厌恶的朝廷,但此间心中还颇有眷念。而后李白离京畅游梁宋,在这一时期与杜甫、高适相遇,三人结伴同行,一块诗酒唱和,相处甚欢。游至济源,李白想起出蜀之时所遇的好友司马承祯,于是便和杜甫、高适结伴前往王屋山阳台宫,这里是司马承祯建观清修的地方。但是当李白兴致高昂的准备去与老友相会之时,才知道司马承祯早已去世,唯一能够再见到的只是司马承祯的山水画作。李白站在老友的画作前久久不语,所谓睹物思人,情不能自控,李白当即挥笔写下了著名的《上阳台帖》。《上阳台帖》寥寥数语,可笔势豪放流畅,矫若惊龙,雄浑大气,很符合李白豪迈豁达,不受世俗羁绊的性格特点。我们来看一下《上阳台帖》的原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李白一生中写下过上千首诗,如今现存下来的诗也高达千篇,但留下来的墨宝却寥寥无几,仅仅只有这一幅《上阳台帖》。这短短的二十五个字,成了“诗仙”李白存世的唯一墨宝。李白是站在唐诗江山巅峰的诗人,由于诗太出名,掩盖了李白身上其他的光芒,就比如说他的书法。这幅《上阳台帖》的墨宝在历代书法大家眼中都备受尊崇,那怕抛开李白的身份地位,把这幅墨宝单挑出来,也足以在古代书法界占有一定地位。比如著名的书法家黄庭坚就对这幅墨宝有这样的评价:再看另一位书法大家黄庭坚对李白书法的评价:“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由此而知,李白的书法是很见功力的,只是被他的光芒耀眼的诗文所掩盖了。而古代的众多爱好书法的帝王也对这幅《上阳台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就比如说“瘦金体”的创始人宋徽宗,他就专门写过对《上阳台帖》的评语:“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在历代帝王中,宋徽宗算是在书法领域上造诣最高的人,而他对李白书法的评价却如此之高,可见这幅墨宝并非凡物。如今这幅《上阳台帖》在那儿?在故宫博物馆。为什么会在故宫博物馆?实际上,经历过很多朝代变迁之后,这幅墨宝一直都呆在皇宫之内,直到年清末帝溥仪被鹿钟麟赶出了皇宫,由于事件爆发仓促,溥仪并没有能够将皇宫中的大量珍宝带出去,但却将李白这幅唯一的墨宝带了出去,但此后因为战乱丢失。等再出世的时候,被大收藏家张伯驹以六万银元的天价购得,从此便被珍藏了起来。直到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将《上阳台帖》赠送给主席。主席收到后,时常欣赏,爱不释手,因为这是诗仙李白唯一留存于世的墨宝。但在年,毛席将这幅墨宝转交故宫博物院珍藏,并进行展览,这让普通大众也有机会欣赏到这件稀世珍宝,领略一代诗仙的绝世风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