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真正的美,更是让人赞叹,更是让人爱慕。
平民老百姓爱美,文人雅士、风流文豪更是如此。大唐天宝年间,李白就遇到了一个绝色美人,禁不住突发奇想,一连写下了三首赞美的诗,惊艳了千年,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且来看看,话说天宝元年,李白踏上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长安。在长安,李白结识了贺知章,并且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贺知章不惜“金龟换酒”,与李白一起饮酒赋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之后,李白更是得到了贺知章、吴筠等人的极力推荐,最后终于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并被唐玄宗封为“翰林待诏”,供奉翰林,专门为唐玄宗写诗作文,以供娱乐。
天宝二年,唐玄宗携杨贵妃在沉香亭赏花,唐玄宗觉得,赏名花,对贵妃,不可用旧曲调,遂派乐师李龟年召李白前来作诗助兴。
此时李白在翰林院任职,接到圣旨,李白应唐玄宗之令前来。看到四大美人的杨贵妃美艳动人,如梨花带雨,似风荷初绽,使那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使那一骑红尘千里去,万里云飞荔枝回。
三杯酒下肚的李白,灵感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他大笔一挥,一口气写下了三首动人心魄的《清平调》,唐玄宗和杨贵妃看了赞叹不已,就连很多著名的诗人读了,也是自叹不如,我们且来看看这三首《清平调》。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那自由飘荡的云朵,也像人一样喜爱华丽美艳的衣裳;春天里尽吐芳容的花儿也想要更加让人夸耀的容颜;而最爱美的人们,喜欢锦绣美好的衣裳和花儿一样的容颜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这些人间最美的东西,美艳无限的贵妃你却都有了,真的是美艳绝伦。
栏杆上拂过暖风醉人的春风,牡丹花儿在春风里摇曳,花瓣在露珠的滋润下千娇百媚,而美胜牡丹的贵妃你如仙女般娇美,如此看来,你若不是那群玉山头经常见到的风姿绰约的仙子,就是西王母那瑶台前来往的梦幻神女。
《清平调·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晨露里,一枝初绽的牡丹无比的艳丽,无比的娇嫩,在无限娇美的花瓣与花蕊间,散发出阵阵醉人的幽香,而贵妃你就恰如这一枝无比动人的牡丹。遥想当年那风流的楚王,在巫山与那迷人的神女幽会,白白为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女悲伤断肠,他要是知道今天的你美胜仙人,他对哪里还有心思欣赏那神女?
再来说说那汉宫里吧,里面佳丽三千,赵飞燕独秀于三千佳丽之中,美艳绝伦,动人无比,试问三千佳丽有谁能够和她相比呢?不过,赵飞燕虽然美得倾国倾城,但要和你相比的话,她只有依仗美艳新奇的女儿妆,才能勉强和你谈姿论美,而你生来就是万人当中的凤凰,用不着涂脂抹粉,便已经如天仙下凡!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在大唐,牡丹花为名花,是任何鲜花也不可比拟的,而贵妃倾国倾城,更如牡丹一般高雅,美与贵皆是无人可比的,此时贵妃观花,花映贵妃,那是何等的美妙,何等的交相辉映,所以那惯看春花秋月的君王也得含笑地仔细欣赏。名花与美人,皆是风姿无限,让人纵然有千万种愁与恨,见到了这样无比动人的名花与美人,都会随之烟消云散。
这三首清平调一气呵成、流畅自然,读了如沐春风,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欢,这也难怪《清平调》三首诗写就以后,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如今,一千多年过去,杨贵妃的美世间再也不存在,而李白的这三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却依然如神一般的存在,有的只是人们的仰望,却是无人再能够写出这么经典的千古名篇。
本文观点:
在我国,赞美著名美人的诗词很多,尤其是赞美四大美人的,而像李白这样名垂千古的诗词可不多,那为何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为何独得风流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因为杨贵妃真的很美,有多美呢?美得让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美得让唐明皇把后宫三千人的宠爱集于杨贵妃一人身上,美得让天下父母不重生男而重生女,最后还差点让唐玄宗把国家都倾掉了。如此美若天仙的杨贵妃,李白见到了自然撞击到了他创作的灵感。
其二,李白别出心裁,三首诗都写得极为有特色,第一首用了”云“、“花”、”群玉山“、“瑶台月”等最美的物体和仙境才有的东西来描绘杨贵妃的美;第二首通过比喻和与赵飞燕对比的方式,将杨贵妃的美写得更胜一筹;而第三首则用见到了杨贵妃的美产生的效果,使人忘记了世间的一切烦愁与苦恨,更进一步反衬了贵妃的美。
其三,李白不落窠臼,不去从贵妃的外貌上描绘,更不去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常用的观念上去落笔,而是从见到了杨贵妃给人的感受上去渲染,而这种感觉上的体验,往往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感和心灵上的认同感。所以,李白成功了,不但得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认同,还得到了世人的一片欢呼!
亲爱的友友们,你觉得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写得如何呢?你还读过比李白写得更经典的千古名篇吗?欢迎评论区写下你经典的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处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