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异路君,学习花草趣味知识,为生活添姿增彩!
紫竹梅的名字很好听,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它的名字中却独占两个,只听名字就知道此花有其不同之处:
相传紫竹梅是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死后,他妻子的伤心过度,眼中沉积成紫色眼泪滴在了一棵野草上,与野草凝聚在一起而变成了紫红色。人们为了赞美元稹妻子的这份对元稹的痴情与真意,便将这株紫色的草命名为“紫竹梅”。
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异路君是不这么认为,纵观元稹这一生,其实他是一个风流成性的男人,用一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道掩盖了多少风流债。其实元稹就是抛弃莺莺的张生的原型,而莺莺的真实名字叫无双,可怜的女子最后为了这个风流的男人最后郁郁而终,另外还有唐朝著名美女鱼玄机,也是为了元稹这个男人而相思成病,不知道还有多少傻傻的女人为这个风流的男人而抑郁成疾。异路君更愿意相信那个为元稹化泪成“紫竹梅”的女人的眼泪是为自己的痴情与贞洁而流。
悲情的的故事听完了,和异路君一起深入学习这有“痴情女子眼泪”化成的紫竹梅的魅力所在。
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紫草去——紫竹梅
1、紫竹梅的辨识:紫竹梅是鸭跖草科,鸭跖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50厘米。茎多分枝,带肉质,紫红色,下部匍匐状,节上常生须根,上部近于直立。叶互生,长圆形,长6-13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渐尖,鞘口有白色长睫毛,上面暗绿色,边缘绿紫色,下面紫红色。花密生在二叉状的花序柄上,下具线状披针形苞片,长约7厘米;萼片绿色,卵圆形,宿存;花瓣蓝紫色,广卵形;雄蕊退化,另有1枚花丝短而纤细,无花药;子房卵形,花柱丝状而长,柱头头状,花期夏秋。
2、诗词赏花:
六月西湖靳秀清,千层翠盖完红妆。
都将月露清凉气,并作侵晨一喷香。
——杨万里《清晓湖上三首》
3、一花一名:紫竹梅属于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因为深紫色的外表所以也被叫作紫鸭跖草。因为紫竹梅匍匐生长,成片成群,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紫色的锦缎一样漂亮,因此有“紫锦草”的别名。
4、紫竹梅的花语寓意:紫竹梅的花语是勇敢,坚强。紫竹梅的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里开放,所以人们用它来代表勇敢和坚强,适合用来赠与朋友和同事,表达鼓励之情。
5、紫竹梅的养护知识:紫竹梅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忌阳光暴晒,喜半荫环境,对干旱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紫竹梅随处可栽,随处可开,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它并不十分耐寒,我国北方地区栽培要注意冬季防寒。
6、紫竹梅的观赏价值:紫竹梅在朝阳面阳台,观赏价值大、植株较矮、喜光照、耐燥热,引蔓攀援,形成绿色幕蓬,既清秀美丽,又遮挡烈日,还可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紫鸭跖草整个植株全年呈紫红色,枝或蔓或垂,特色鲜明,通过不同色彩的彩叶植物与背景合理搭配,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彩叶植物独有的色彩美,创造优美的景观,具有较高的园林景观观赏价值。另外紫竹梅也可作为地被绿化植物,点缀在林荫树下或草坪周边。
7、紫竹梅的居家风水价值:从风水学的角度考虑,紫竹梅很适合居家摆放,名字寓意高雅,还能给房子带来浓浓生机,保持室内清新环境。因为紫竹梅的颜色终年都是紫色的,放在家里可以给单调的室内带来不一样的色彩,让我们室内眼前一亮。另外紫竹梅本身和它散发出的气味均无毒,摆放在家中还是很安全的。
8、紫竹梅的药用价值:紫竹梅的根、叶、叶、果均可药用,其性微寒,味甘,无毒,入胃、脾经,有止血凉血、解毒消肿、清热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可用于治疗血热导致的出血症状、小便不利、水肿、小便涩痛等症状。“是药三分毒”紫竹梅药用时,还是有一些禁忌的,入药时务必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9、紫竹梅的经济价值:紫竹梅是一株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的植物。紫竹梅提取的天然色素,其水溶性好,颜色鲜艳自然,性质稳定,其具有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原料来源较丰富等优势。紫鸭跖草含有多种医药成分,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草药,又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可用于饮料、果酒及化妆品等日化产品。
10、紫竹梅的文化价值:关于紫竹梅的由来还有个和《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故事:
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受尽哥嫂虐待,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耕田养活自己。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忽然张口说话,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于是牛郎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身穿紫衣最小的织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他悄悄拿走了织女的紫色衣服藏了起来,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的时候,织女却发现自己的紫色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在此时出来,和织女制造了邂逅。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织女的紫色仙衣化成了一片紫色的植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紫竹梅”。
据说七夕晚上牛郎织女相会之时,趴在紫竹梅的旁边可以听到他们两个人的悄悄话,异路君没有尝试过,不知道有没有听过的小伙伴?有的听过的别忘了留言哦。
记得给异路君分享点赞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