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早上六点二十,太阳还没从山头升起,耳畔还充斥着鸟语虫鸣,重庆市巫山县双龙学校的学生们开始起床,进入早读时间。三峡深处的大山里,这时已经响起了朗朗读书声,与风声、鸟唱虫鸣声一起,演奏着一曲清晨的交响。新华网
马天龙摄
重庆市巫山县双龙学校,是三峡库区二期水位淹没学校。库区涨水后,学校搬迁至山上。虽是一所开设了幼儿园、小学、初中课程的寄宿制学校,但在校学生不足人。“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大多把孩子送去了县城就读,因此学校主要针对辖区内家庭贫困的学生。”双龙学校校长刘忠良说。新华网
郑杰摄
陈振财便是双龙学校的学生之一,目前读初三。与大多数在校学生一样,陈振财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学在大山。与其他在校学生不同的是,陈振财的上学路显得有些孤单——去年姐姐初中毕业后,他便开始了一个人的求学路。新华网
马天龙摄
5月15日恰逢周五,上午的课程结束后,学生们陆续放学回家。正值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安排学生保持一定距离离校。新华网马天龙摄
双龙镇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镇,也是一个袖珍型小镇。从山上的学校步行至大宁河双龙码头,不过十几分钟时间。到了码头,陈振财便与其他同学分开,独自踏上学校专门为其“定制”的上学路。新华网
马天龙摄
陈振财的家在双龙镇袁都村,位于大宁河岸的山上。船主董井平介绍,“以前袁都村这一片在校读书的学生较多,从双龙码头到临时停靠点,一个人收两三块钱,渡船每周能固定跑,后来只剩下陈家两姐弟,船就没法固定跑了。”新华网马天龙摄
虽然袁都村已经通了公路,但山路十八弯,行车也比较少,水路依旧是陈振财两姐弟上学最近的路。为了解决两姐弟的实际困难,学校从3年前开始,每年从公用经费中拿出0多元,专门租下了渡船,送姐弟俩上下学。去年,姐姐考上巫山中学后,这条船便只接送陈振财一个人了。新华网郑杰摄
从大宁河双龙码头到倒睡美人峰临时停靠点,陈振财要在渡船上待上20多分钟的时间。在很多外地游客眼里,这一段水路是欣赏小三峡美景的绝佳地,一路上青山绿水相随,运气好还能看见大宁河岸上活泼的猴子。但在陈振财眼里,这一切都已习以为常,一个人坐在渡船里,16岁的少年只是怀揣着自己的梦,在书本里汲取追梦的力量。
从渡船上下来,陈振财沿着近70度的石梯坎往山上走,山顶上便是他的家。这条山路,仅有三分之一是这样路况还不错的石梯坎,其余的都是曲折不平的山路。陈振财说,放学回家的路全都是上坡,速度快时要走近两个小时;遇到高温下雨天,即便是熟门熟路的他,也要走上近三个小时。新华网马天龙摄
陈振财的家庭较为特殊,他的妈妈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一家五口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人做点农活。即便目前学业繁重,陈振财回到家后,仍会抽出时间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努力减轻家里的负担。陈振财父亲说,“如今政策好,老二、老三学费全免了,我在村里也有公益性岗位,养两头猪,种点粮食,加上低保兜底,生活基本没有问题。”新华网郑杰摄
陈振财说,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巫山县城,看得最多的事物便是上学路上小三峡的山与水、树木与山路……16岁的他,心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渴望,想去很多地方看一看;16岁的他,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交流,心里却装着一个梦想:“能走出去、能挣钱”就是这个少年种下的梦想种子。新华网郑杰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