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00:月2日,巫山龙骨坡遗址,5位中国考古学界大家齐聚,他们的目光,锁定在了面前30平方米的土地之上。在过去的近80天里,龙骨坡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工作。这30平方米,就是此次的发掘范围。▲11月2日,巫山县庙宇镇,年度巫山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中期评估会现场,专家观摩出土遗物标本。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五人中,一位主人,四位客人。一位主人,是91岁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本次发掘工作的专家顾问——黄万波。四位客人分别是: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中国环境考古领域领军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中国第四纪委员会常务理事夏正楷;亚洲旧石器考古学会执行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王社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为何聚首?从8月16日启动的龙骨坡遗址第五次发掘,有了阶段性成果:本次发掘是龙骨坡遗址自年发掘以来,运用现代科技最全面、多学科参与最多的一次发掘工作,对地层层序、遗物埋藏、洞穴成因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发现数量可观的石制品材料,为历年单次发掘数量最多的一次。至此,龙骨坡第五次发掘告一段落。接下来,发掘团队还将申报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工作。▲11月2日,巫山县庙宇镇,年度巫山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中期评估会现场。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发掘目标寻找龙骨坡文化创造者的生物学证据和文化证据巫山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自年以来,已经历过4个阶段的考古发掘,龙骨坡遗址的出土物包括人科化石、石制品及多种脊椎动物化石。▲11月2日,巫山龙骨坡遗址。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时隔十余年再启主动性发掘,目标是什么?黄万波伸出一只手——5个目标:精细化发掘寻找龙骨坡文化创造者的生物学证据和文化证据,包括人类化石和确凿的人类文化遗存(石制品)。发现巨猿其他部位的重要化石,为研究巨猿的体质特征及其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提供新材料。对龙骨坡不同层位发掘出土的动物牙齿化石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年代测定,以建立更系统的年代框架。尝试对发掘出土的石制品以及有人工痕迹的骨化石开展微痕分析和残留物分析工作,以更深入了解古人类的生存策略。实现龙骨坡遗址的数字化与三维重建。为了这5个目标,考古发掘从8月16日拉开大幕,参与发掘团队来自全国各地。▲黄万波。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持发掘,武汉大学李英华为发掘领队,黄万波研究员担任专家顾问。项目团队成员包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河北地质大学、云南大学、巫山县文管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生等。发掘过程整个发掘区域被细分为30个1平方米探方“考古发掘,一靠认真,二靠运气。”这是黄万波数十年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之谈。要在泥土中找到万年之前的遗存,难度可想而知。运气不可求,认真却可达。近80天时间里,发掘团队在遗址靠近北部洞壁处,布设了1米×1米的探方30个。▲11月2日,巫山龙骨坡遗址,黄万波正在向专家介绍情况。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拿着尺子划出探方就可以?不,首先要找对3年-6年第三阶段发掘时,留下的永久性基点,然后确定万年的地层层位,成为重要参考数据。因此,此次探方的布设,通过找到第三阶段发掘设置的永久性基点,参考当时的遗址平面探方总图,将本次30个探方纳入总图中,以便发掘资料与前几次发掘形成对应,便于统一研究。发掘团队在每个探方首次按5cm水平层下挖后,根据堆积层复杂情况和遗物密集程度,按2cm—5cm下挖。由于堆积中包含大量角砾、钙质胶结等,所以每个水平层清理后,还需用毛刷清理浮土。▲11月2日,巫山龙骨坡遗址,专家实地了解情况。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同时,以发现小哺乳动物化石为目标,本次发掘对除了表土以外的全部出土堆积进行了筛洗。出土堆积按每个探方每个水平层分别收集,截至10月31日,共筛洗地层土样余袋。由于遗址附近有充足活水源,因此在筛洗时采用三层水洗法,筛网一共三层,最小的孔径只有0.5mm。发掘团队将三层筛网迭套放入流动水源之中,将土倒入筛网,轻柔冲洗,直到一层未见明显泥土为止,取出第一层进行挑选,继续重复上一个步骤,取出第二层进行挑选,直到第三层土样筛洗完成后,在现场晒干后装袋编号收回,后期室内整理时进行精挑。在此次筛洗出的动物化石中,鹿牙数量最多,其次熊猫牙、猪牙、鬣狗牙也较为常见。此外,还有剑齿虎、獾、豹等肉食动物牙齿。未来计划启动新一轮发掘为龙骨坡梳理出清晰地层5个目标都实现了吗?没有全部实现,这是黄万波的遗憾。龙骨坡文化创造者的生物学证据和文化证据,包括人类化石和确凿的人类文化遗存没有找到。“因此,我们希望能开展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工作。”黄万波告诉记者。换个地方继续挖?黄万波说,不可以,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掘,说不定在清理中有新的发现,有了清晰的地层剖面,可以为青少年教育,提供最直观的展示。“我希望在龙骨坡能够继续工作下去,为这里贡献我最后的一点力量。”为何选在龙骨坡遗址?因为它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万年前地层保存完好的古人类遗址所在地,并包含着13个文化层。除了继续发掘外,龙骨坡遗址的保护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11月2日,巫山龙骨坡遗址,工作人员正在忙碌。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在龙骨坡遗址现场,龙骨坡百万年人类文化遗址保护建设项目方案已经对外展示。遗址保护将形成“一轴一带三区多点”的阐释展示结构。其中一轴是地球生命景观轴线,将运用多种景观手法展现地球生命演化过程,由北至南代表着从现代追溯至远古时期。一带即大河沟滨水景观带,沿大河沟由北至南与地球生命景观轴线交织在一起。三区,即展馆展示核心区、龙洞遗址保护展示核心区、龙骨坡遗址保护展示核心区。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长江重庆段“一轴、两廊、三区、多园(带)”整体空间布局中的一个核心展示园,彰显长江文化悠久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