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孕育的城市豪情,

走街串巷捕捉的人间烟火。

匆忙奔走于大千世界的我们,

是否会为一座城而停留?

“以城相见”,让我们来一一探索,

那一座座城的魅力与底色。

01

重庆风土山水相依

重庆古称巴,

简称渝。

“巴”之称谓,

缘于古时巴国,

这个古老的诸侯国,

都城一度在今重庆境内。

“渝”之称谓,

则缘于嘉陵江(嘉陵江古称“渝水”)。

重庆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是守在四川门户上的宝地,

隋时依渝水命名为“渝州”。

重庆朝天门码头(摄影:蒋继航)

璀璨的重庆夜色(摄影:林正)

舆地学家顾祖禹曾评价重庆:

“府会川蜀之众水,

控瞿塘之上游……地形险要。”

山水相依,

便是这座8D立体之城的底色。

重庆江边风景(摄影:谢修明)

重庆多山,

山地占境内面积76%,

丘陵占22%,

平坝仅占2%。

重庆仙女山(摄影:谢修明)

大巴山在北。

人云:“大巴山,瀑飞泉,矗立峰如剑。

几声蝉,几声猿,

天桥携手两山连,回首浮云看”。

云雾缭绕,峻岭逶迤,

尽显壮丽与雄奇。

重庆山地(摄影:廖涛)

巫山在东。

诗鬼李贺的笔下,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巫山高耸,光怪陆离,

充满神秘与奇幻。

重庆巫山小三峡

此外,重庆东南有武陵山,

南有大娄山……

山高谷深,沟壑纵横,

这里无愧于“山城”之称。

重庆山城地貌(摄影:邓旋)

重庆多水。

江水穿越巫山山脉,

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

长江干线与众多支流

形成重庆发达的水系,

干流与支流汇合处,

便形成了城市的聚集地。

重庆的桥(摄影:岑刚)

繁忙的重庆寸滩港(摄影:朱新敏)

四面环山,河流众多,

水汽在如同盖了锅盖的地形中

久久不散,

也造就了“雾都”重庆。

重庆是一座

建在巴山渝水之间的城,

重庆的文化深深植根于

大山大水之中,

流传不息。

重庆朝天门大桥(摄影:孙云惠)

晨雾中的重庆(摄影:朱新敏)

02

巴渝文脉,生生不息

重庆的文化脉络,

从远古一路走来,

最终形成了丰裕厚重的巴渝文化。

沉淀了忠勇爱国的英雄主义,

蕴藏着开放包容的胸襟气量,

滨江险山与川江号子,

也哺育出一代代质直好义、

乐观豪爽的重庆人。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摄影:田荣栖)

江之畔(摄影:严磊)

巴渝文化悠久厚重,

绵延不绝,坚韧前行。

重庆的工商业发展,借山川之利,

历经三线建设以及改革开放,

终成大器。

城市速度(摄影:余小龙)

巴渝人满腔英雄情怀,

耿直纯朴,敢于担当。

古今同框(摄影:孙云惠)

列车从楼中穿梭而过的李子坝站,

夜晚璀璨的洪崖洞,

横跨大江的长江索道,

与旁边高楼平齐的立交桥,

还有热辣的火锅和小面……

近年来,重庆更是因为

“8D魔幻”的地形、数不胜数的美食、

充满烟火气的市井风情,

成为游人如织的热门城市。

重庆河流众多(摄影:邓旋)

重庆立体交通(摄影:谢修明)

宋代,码头文化与商贸的兴起,

使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

天然良港磁器口繁荣一时。

“白日里千人拱手,

入夜后万盏明灯”,

便是古镇当年盛况的写照。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这里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重庆磁器口古镇(摄影:范晓东)

《巴县志》有云:

“禹王庙,在东水门内,

即湖广会馆。”

清乾隆二十四年,

湖广会馆始建。

东水门大桥与湖广会馆

远观古建筑群,

翘角飞檐,金碧辉煌。

进入其中,徽派建筑错落有致。

百年过去,这里一砖一瓦一台阶

都充满着乡愁。

时光流转间,沉淀着无数

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重庆湖广会馆

洪崖洞让重庆的美属于夜晚,

属于璀璨热闹的人间烟火。

曾经,这里流水倾泻,状若飞瀑,

在历代诗人笔下,

有“洪崖滴翠”的美誉。

洪崖洞掠影(摄影:蒋继航)

年,重庆兴建洪崖洞景观工程,

打造古风盎然的景区,年完成。

依山而建面水而居的洪崖洞景区,

以巴渝传统建筑风格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

一经完工,便成为重庆的新地标之一。

洪崖洞夜色(摄影:朱新敏)

重庆别具特色之处,

简直数不胜数。

空中,

有李子坝车站列车穿楼而过。

重庆李子坝站列车穿楼

亦有长江索道,

横跨长江南北两岸。

长江索道(摄影:周李虹)

地面,

有文艺街区重庆鹅岭二厂文创公园。

鹅岭二厂文创公园(摄影:范晓东)

亦有老重庆风貌的十八梯,

满满人间烟火气。

灯火通明的十八梯(摄影:朱新敏)

十八梯夜色(摄影:范晓东)

03

江湖美食,热辣开席

作为内陆码头城市的重庆,

具有鲜明的码头文化特色——

耿直、豪爽、开放包容。

重庆的物产,

赋予了城市餐桌百味;

重庆人民的智慧,

也使美食不断推陈出新,

孕育出别具特色的江湖风味,

与重庆这座城市的性格相得益彰。

山水之城(摄影:邓旋)

重庆码头(摄影:陈萦波)

重庆人的一天,

往往会从一碗小面开始。

“老板,二两小面!”

这或许是清晨重庆街头巷尾

最为频繁的招呼声。

路边的小面摊人来人往,

小小的一方天地,

承载的不仅是舌尖上浓郁的滋味,

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

重庆小面,各家都有各家的“秘方”,

而调料更是重中之重,

葱蒜、花生碎、榨菜、碎芽菜……

各种调料琳琅满目,

在面摊老板上下翻飞的手中

完成排列组合,

搭配成独有的味道。

作为江湖菜的代表,

毛血旺在重庆人心目中的地位

任谁也无法取代。

“血旺”是用鸭血、鸡血这一类的动物血

凝固而成的一种常见食材,

而“毛”则众说纷纭:

有人说“毛”指的就是毛肚,

也有人说“毛”与“冒”同音,

指的是一种不拘一格的烹饪方式。

没想到吧,

重庆的滋味除了麻辣,还有点甜……

在重庆,没有冰粉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而红糖则是冰粉的灵魂。

冰粉的外观如无色果冻,

舀上一勺,再加一勺红糖姜,随意搅拌,

把冰的沁凉、糖的甘甜、果的爽滑裹挟在一起。

入口即化,冰爽中透着丝丝甜意。

红糖糍粑堪称热辣火锅的极好伴侣。

从稻田走来,刚去皮的糯米,

还留有一丝植物的清甜。

洗净沥干后,糯米放入甑子大火蒸熟,

而后放入石臼,脱胎成糍粑。

再淋上一勺红糖汁,

甜味更是加倍升级。

对于火锅,

重庆人应该是有自己的骄傲的——

“吃火锅还需要理由?!

这不应该是家常便饭吗?”

重庆的火锅,

从一开始就有着草根和亲民的属性。

有人曾经考证过,

重庆火锅的源头是在长江边的码头,

想当年这里船员背夫众多,

体力消耗巨大,

极需又下饭还能量高的吃食,

而火锅则完美应对这些需求。

或许有很多外地朋友

都因那句巴渝人士经典的谎言:

“吃嘛,不辣”

而中招被辣得跳脚,

但更失望的可能则是那些热情的巴渝朋友——

对于他们来说,

微微辣已经是最大的妥协了,

而一个能陪你吃“鸳鸯锅”的重庆人,

则绝对是真爱。

风起云涌大江流,

百舸相竞下渝州。

重庆的走红,

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特征,

大山大水的壮丽风景,

更因为这里勤劳耿直的城市气质,

和大街小巷的那份人间烟火气。

这里是重庆。

人民日报文创出品

撰文

王剑袁子茗

开篇海报摄影

张秦

海报设计

赵蕾

图片

见署名,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

参考文献

地道风物《重庆,你的江湖气哪里来?》《重庆有多甜》

王川平《重庆的历史文化及其特征》

三联生活周刊《重庆火锅的灵魂到底是什么?》

莲二爷《重庆24小时美食图鉴:始于一碗小面,终于一顿烧烤,以及贯穿其中的「红火」江湖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