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注意些什么 http://m.39.net/news/a_5291513.html
                            

近日,

-年

“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正式公布

共确定49县(市、区)和乡镇

其中我州

来凤县百福司镇(土家摆手舞)

利川市(利川民歌)

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建始县长梁镇(建始丝弦锣鼓)

榜上有名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发展,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主要活动形式和表演形式,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自湖北省开展-年“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来,我州积极响应,通过审核评选出5地上报至省文化和旅游参与评选,其中4地成功当选,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风采。

来凤县百福司镇(土家摆手舞)

百福司镇位于“土家第一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西南边沿,作为“中国土家摆手舞发源地”,其原生态土家摆手舞极具特色,其中以舍米湖村最具代表性,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舍巴日”、“舍巴格痴”或“舍巴巴”,据史书记载,五代时,摆手舞已在此广为流传。摆手舞的主要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磨鹰展翅”等,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甩同边手,走同边脚,以身体的扭动带动手的甩动,有“龙行虎步”风采。年摆手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福司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为传承发扬土家摆手舞,百福司古镇积极整修古摆手堂2个,新建摆手舞民族文化广场2个、民族体育馆1个,并成立了原生态摆手舞保护领导小组,设立了百福司镇文化生态保护区。

利川市(利川民歌)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在利川,老百姓唱山歌民歌相沿成习、世代相传。早在唐宋年间,利川就曾是竹枝词流传的重点区域,到了明清时期,灯歌、劳动号子、薅草锣鼓在利川兴起。因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丰富利川山歌、民歌提供了深厚肥沃的土壤,现已搜集利川民间歌曲首,民间歌谣余首,民间器乐曲首。自20世纪50年代《龙船调》从这里飞出传唱世界后,利川山歌、民歌传唱活动长久不衰,民间流传着“三天两头不唱歌,喉咙好像虫子梭;抬起石头喊号子,薅草锣鼓唱上坡;逢年过节连更唱,两口子床前也对歌”的顺口溜。在歌舞之乡的打造过程中,利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投资5亿多元用于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夷水丽川歌舞团、时代之声合唱团、利川灯歌演唱团、土家大歌演唱团、山茶花艺术团等民间社会文艺社团多个,推出了一大批经典民歌和优秀歌手,年,利川市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中国歌舞之乡”,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咸丰县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千百年来,土家族人依山就势,筑木为巢,在广袤的荆南大地上修建起数不清的吊脚楼,咸丰县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干栏之乡》,其吊脚楼的主要样式有四合水天井式、撮箕口式样、钥匙头式和走马转角式等。而随着吊脚楼不断传承下来的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则仿佛是一部无字天书,彰显着勤劳质朴、聪明睿智的土家族人民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改造利用自然的生存法则。年该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发扬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咸丰县建立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专题馆1个,传习所3处,并从年开始,每3年举办一届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选拔暨吊脚楼模型制作大赛活动。年以来,咸丰县围绕复兴干栏式建筑目标,深入考察、专题调研,形成了规划引领、项目拉动、文化振兴、多方协作的土家吊脚楼保护传承思路。

建始县长梁镇(建始丝弦锣鼓)

长梁镇,位于建始县北部,地处武陵山山脉与巫山山脉交界处,紧邻重庆市巫山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孕育出一批独特的本土文化艺术,丝弦锣鼓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建始丝弦锣鼓被誉为“土家交响乐”,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表演形式丰富多彩、且歌且舞,曲牌丰富,旋律多彩悠扬,已在长梁传承发扬余年,其流布范围以长梁镇为核心,辐射周边2省市、5县市、20余乡镇。为传承这一传统艺术,长梁镇不断健全保障机制、壮大人才队伍、创新活动载体,现建成3个丝弦锣鼓传习基地和8个丝弦锣鼓传习点。

信息来源:恩施文旅资讯网恩施文旅号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编辑杨露审核向锐/魏娜〕

原标题:《“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布,恩施四地榜上有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