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卢先庆
竹贤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北部,紧邻神农架,俯瞰小三峡,平均海拔米,平均气温13℃,距县城40公里,全程仅需50余分钟。
近年来,竹贤乡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持续打好旅游牌,实现产业兴、生态美、旅游旺,努力建设生态康养竹贤。
绝壁凿路,诠释当代“愚公精神”
走进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让记忆重现。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下庄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喀斯特天坑谷底,绝壁环绕,几近垂直。大巴山的悬崖绝壁,让下庄人看不到严格意义上的日出和日落,一直生活在贫困、闭塞、落后中。
从前,下庄人进出山需要经过个“之字拐”的小路,上下都需攀藤揽葛,到县城要走3天。全村的生产生活物资,都是靠背篓背进山。老百姓喂得猪,只能宰杀后用背篓背出山。由于道路危险,先后有23人在悬崖上摔死,75人摔伤、残疾。由于外出太困难,18岁嫁到下庄的袁大香直到94岁去世,都没有回过娘家,好多女娃娃出去打过工后,就再也不回来了。村里大部分人不知道汽车、电视机是什么。
时任村主任的毛相林去了趟巫峡镇七星村,看到那里大部分村民都修了新房,有了电视,喂的猪、种的菜直接就用车子拉到城里卖,这就是他们村的公路修好了的缘故。毛相林回来后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看着天坑里古老的村子,产生了在悬崖上凿出一条路的念头。
回家后的毛相林,第二天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掰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是蚂蚁啃骨头,我们也要在绝壁上啃出一条路来!”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年冬月十二,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生产物资,村民自发捐资、捐物、捐材料;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锄头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然后再用钢钎和大锤凿。全村青壮年不分男女全部上工地,分几个路段施工。大家吃住都在山洞里,晚上在山洞口的同志还要在腰上系个绳子,一头系在树桩桩上头,免得夜里翻身掉下悬崖。下庄人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在绝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用两脚蹬,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ロ,“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就这样,历时7年时间,牺牲6人,下庄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这是村民们望了几辈人的出行路,是下庄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是下庄人不等不靠、挑战贫困的希望路!正是如此,从而衍生了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坚守初心、自强不息的“下庄精神”。
如今的下庄村,变了模样。下庄人民靠山吃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住在“井底”,绝不做“井底之蛙”,亩的脆李、亩的桃子、亩的西瓜、亩的柑橘……水果卖到重庆主城;种小麦、种油菜,绿色农村土货供不应求。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余元,比20年前翻了四番不止。此外,下庄还建成了19栋34户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开办了乡村农家乐10余家,正在建设民宿旅游接待中心,最近还完成了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布展……下庄精神,已成为竹贤乡发展的精神动力。
因地制宜,全力夯实产业基础
“青山绿水孕育一方珍品,原生核桃充实百姓钱袋”。竹贤乡境内山高谷深,立体气候明显,盛产优质原生核桃。
近年来,竹贤乡大力发展核桃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万亩核桃之乡”。目前,全乡种植总面积超过1万亩,总棵数达22.2万棵,其中原生核桃树木约棵,挂果树8.65万棵,幼树13.2万棵。
借助政策发展机遇,村民们纷纷发展核桃,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贫困户陶举伦便是其中之一。
“陶组长,今年核桃长得怎么样啊”?陶组长笑嚯嚯的答道:“还可以”!
陶组长,名叫陶举伦,61岁,家住石沟村四社,也是四社的小组长,所以村民们叫他陶组长。
年,陶举伦生了一场重病,家庭条件本身也不是很好,大额的医疗费用压得全家都喘不过气来,他对生活几乎也失去了信心。村支两委听说后,立即上门帮扶,帮助落实了精准医疗救助政策,并扶持他发展产业。
陶举伦身体康复后,精神面貌也逐渐焕然一新,对生活有了盼头。他看到村里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也紧跟村发展产业的步伐,栽种了20多亩的核桃树。今年,核桃树就开始挂果了,明年就能进入盛产期,预计能收入10多万元。“现在的我越干越有劲。”看到树上挂着的核桃,陶举伦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外,按照“政府主导、村两委主管、合作社主抓、农户主体”原则,竹贤乡由村支“两委”牵头,在6个村分别成立专业合作社,群众以签订协议、缴纳会费方式入社,农户入社率达90%以上。合作社负责种植管护组织、苗木供应、培训技术指导,采取入社农户自行管护和合作社集中管护方式,“点面”结合提高管护针对性和实效性。
村集体和入社农户按照7:3比例筹集管护资金,其中:村集体以村集体资金和上级帮扶资金入股合作社,作为核桃管护资金,待实现收益后按股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入社农户可自行投工投劳管护抵扣自筹管护资金。
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三变”运作模式,全乡打造3个精品园(总面积亩),9个示范片(总面积亩),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推进核桃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在“巫山核桃,百年好合”全县核桃品牌框架下,打造“百年好核在竹贤”品牌,以竹贤乡供销社为龙头,对核桃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宣传,唱响“百年好核桃在竹贤”,核桃产业已成为竹贤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除此之外,高山米大洋芋也是竹贤乡的一大特色。因其生长周期长,加之能错季售卖,口感粉糯淀粉多,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乡党委政府看准潜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巩固传统烤烟的基础上,从既有利于核桃管护,又能为群众实现短期收入方面,大力推行“核桃树+米大洋芋”套种的模式。
目前,全乡全年发展米大洋芋超亩,实现产值0万多元。
顺势而为,努力打造乡村旅游
清风徐来,两岸垂柳随风摇曳。人们或在网红桥嬉戏游玩,或在景观亭休憩赏景,或在露天灶台边烹饪美味——这里便是竹贤乡新打造的罗家沟乡村旅游点。
每年夏天,竹贤乡清凉的气候和秀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来避暑纳凉。
由此而生,该乡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竹贤乡党委政府,科学制定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把全乡纳入统一规划,统一打造,统一发展。乡村旅游的美丽画卷,在全乡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借助楚阳至平河生态观光廊道建设的契机和竹贤乡独特的地理优势,顺势而为,努力搭上乡村旅游发展快车。积极争取资金余万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了集休闲娱乐、避暑纳凉、趣味农业、野炊露营为一体的罗家沟乡村旅游点。
“杨老板,你也在这里帮忙啊?”“嗯嗯”。杨老板名叫杨亨庭,福坪村人,是福坪村农家乐老板。年,全家外出务工的他看到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夫妻俩商量后毅然辞去工厂的工作,回到家福坪村开办起了农家乐。在竹贤,他开办的农家乐虽然说不是第一家农家乐,但也算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加之在外闯荡多年,有见识、有门路,农家乐办得很成功,生意很红火,吃上了旅游饭。
同样,在下庄村的三合院农家乐,也成为游客们去下庄感受天路后,休息住宿的乐园。在石沟村,新建的农家乐,随着旅游公路修通,乡村旅游的前景巨大。
“竹贤乡,已挥手道别过去。如今,这里便捷交通体系基本成形、乡村旅游发展坚实起步、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下一步,脱贫攻坚战无缝衔接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全乡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奋力谱写竹贤新的华章。”站在青翠的山峦上,迎着凉爽的山风,乡党委书记曾云峰看在天边一抹火红的霞光,信心满满地说。
(巫山台卢先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