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

汉水神韵

汉水又称沔水,今曰汉江,是古代人们寄托政治理想、激发生活情趣的河川之一。古人认为汉水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故《诗·小雅·大东》曰:“维天有汉”。早在战国时,孟子就用“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滕文公下》),论述天下大势的治乱顺逆;楚汉相争时,萧何用“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汉书·萧何传》)来劝说刘邦接受“汉王”之封;曹魏时,孟康也有“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名号休美”(《汉书·萧何传》颜师古注引)之论。汉水流域是早期诗歌的诞生地。“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诗经》中的许多篇章,既表达了对汉水流域的赞美,也反映了对清明政洽的憧憬。汉水又称沧浪水,而古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孟子·离娄上》)所包涵的哲理,被孔子、孟子、屈原等贤哲推重。

汉水女神的出现,印证了人们对汉水的崇拜。汉水女神产生于西周中期,早于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和巫山神女(皆出现于战国时期),是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江河女神。正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所论:“对汉水之神的崇拜,就像对河伯的崇拜一样,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已名正言顺。毫无疑问,它在更早的时候即受人崇拜了。(《神女》第二章)《诗·周南·汉广》最早赞美汉水女神:“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中的“游女”,齐、鲁、韩三家注《诗》时均以为指汉水女神,近人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卷一中亦曰:“(汉广)此章‘乔木’、‘神女’、‘江汉’三者,皆兴而比也。”汉水女神妩媚多情、身佩珠玉、飘游不定,其游历之处,按照《水经注》的记载,有汉水上游的汉中“汉庙堆”和汉水中游襄阳的“万山之隈”(又称“汉皋台”);春秋时郑国的郑交甫曾在汉江边见过二神女,他们佩戴着鸡卵一样大的宝珠。李锐先生考证,汉水上游的汉庙堆,就是现在汉中市之西的孤山。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沔水作为华山以西四名川之一,即以“汉水游女”为汉水女神,立祠于汉中祭祀,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汉末。

汉水女神的原型,一说是陪伴周昭王南巡而溺于汉水的两位侍女。晋人皇甫谧《帝王世纪》日:“(周)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汉,船人恶之,乃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解,王及祭公俱没水而崩。”这次同行并且殒身汉水的还有昭王的两位侍女延娟、延娱。延娟、延娱系两位东方美人,前秦王嘉《拾遗记》卷二曰:“时东瓯献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使二人更摇此扇(指鹊翅扇——引者)侍于王侧,轻风四散泠然自凉。此二人辩口丽辞,巧言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及昭王沦于汉水,二女与王乘舟夹拥王身,同溺于水。故江汉之人,到今思之,立祀于江湄。”正因为二女温柔美丽、情操高雅、临危不惧,死后化为神仙、受人礼拜。

周昭王南巡图

自《诗经》以降,歌咏汉水女神的诗文不绝于书。钱穆先生曾言:“屈原居汉北,所祭湘君即为汉水之女神。”梁中效先生据此进一步考证,屈原第一个将汉水女神转化为“湘君”、“湘夫人”,纳入文学的畅想之中。屈原之后,汉代扬雄《羽猎赋》、马融《广成颂》张衡《南都赋》、王逸《九思》诗,魏晋时阮籍《咏怀》诗、左思《蜀都赋》陆机《感逝》诗、何逊《神仙》诗、江淹《丽色赋》诗,唐宋时李白《砚山》诗、孟浩然《万山潭》诗、苏轼《襄阳府》诗中,“游女”、“汉女”都是他们寄情的对象。曹植在《洛神赋》中,将“汉滨游女”、“南湘妃”与他心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宓妃相提并论,礼敬有加。

来源:《文化汉中》

作者/来源:汉中在路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