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今年的清明节比往年来的更让人沉重,愿我们逝去的同胞和因公殉职的烈士在另外一个世界没有病痛,永远安好。不出意外的话,武汉下周即将迎来解禁,这座经历磨难洗涤的城市,也将逐步恢复往日的气息。虽然湖北自驾游时途径武汉只逗留了三天,但那让人可顷刻融入并流连忘返的烟火气,至今想来仿佛如昨。
武汉是中国中部重镇,九省通衢。
民国所著《清史稿》便已有记载:湖北为长江上游要害,武汉尤九省通衢,自来东南有事必争之地。
打开中国版图,如果我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画一条线,会发现这两条线的交汇点与武汉高度重合。
从交通来说,经过武汉的铁路,南北向有京广线,东西向有沪汉蓉线;更不用说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武汉汇聚;加上横贯武汉的一条长江,一条汉江。
水陆皆通达。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车辙君曾在几年前一个冬天,自驾去湖北游玩,路过武汉,便临时起意在武汉城里住了三天。
虽然不能发掘“楚美人”的全貌,但窥得一面,回味至今。
一
相信很多人来到武汉,对这座城的第一印象都会离不开一个“水”字。
武汉整个城市被长江和汉江划分为三块区域,分别是武昌、汉口、汉阳。
长江是中国最长河流,汉江则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孟子·离娄上》,以及楚国屈原在《楚辞·渔父》中所写:“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个沧浪水,就是汉江的一段。
水为天堑,在武汉想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必须经过大桥。
这其中最著名的桥自然要数武汉长江大桥。
这桥连接汉阳和武昌,建于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长江大桥。
建桥时,当时乃至今天最具权威性的“官媒”《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
建成后,毛主席来武汉,专门写下《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
数遍全国所有的桥,没有几座有这样的待遇。
除了两条大江,武汉还有各式大大小小的
湖北被誉为“千湖之省”,武汉号称“百湖之市”。
光主城区内就有东湖、沙湖、严西湖、金银湖、后官湖;南边有南湖、汤逊湖、青菱湖;往黄石方向走,还有流域面积平方公里的梁子湖,比4个新加坡还大(新加坡国土面积.1平方公里)。
据年底批复的《武汉市湖泊保护总体规划》记载,武汉共有个天然湖泊。其中汤逊湖是亚洲最大的城中湖,位于城中心的东湖第二。
武汉,乃至湖北,为什么有这么多湖?
其来源是古云梦大泽。
现湖北省江汉平原一代,早在先秦时期是楚国故地。
据春秋《左传》记载,在楚国地界上,有一处名为“云梦”的水域。
《左传·定公四年》:“楚子涉雎济江,入于云中。”
传说在当年的云梦泽上,经常腾起浓雾,人入泽后,如坠云中,又像是身在梦境,于是称为“云梦”。又有研究说“梦”在当地方言中意为“湖泽”。
由于这片大泽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给楚国供应鱼米、木材、竹子、毛皮、珠贝等。这些东西在平时可以作为货源与别国交易,在战时变成军备物资原材料。
因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云梦泽的名号一直流传在记载中。
古云梦泽的面积相当广阔,占楚国国土不小的份额。
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
现代研究人员猜测,云梦泽最大的时候,东接大别山,西到宜昌,南面与长江相接,北面到随州。东西约公里以上,南北超公里,占地不下10万平方公里。跟冰岛国土面积差不多大。
现在,距离武汉西北部多公里,还有个县城名叫云梦。说明云梦泽当时的范围至少到了孝感。
随着时代变迁,江河流淌,湖中泥沙沉淀,湖底上升成为陆地,云梦泽逐渐缩小,整体湖面被陆地划分成一个个小的湖泊,也就是今天的样子。
如今的武汉,周边仍有肥沃的沼泽泥塘。塘中沉淀千年的湖泥,滋润着当地各种美食。
二
从长江大桥下桥,往北走就来到“汉味早点第一巷”户部巷。
在这里,大家可以品尝一道名为排骨藕汤的美食。
熬汤用的藕是当地出产的洪湖藕,又白又大,身形肥圆,小的似婴儿手臂一般,大的足有成人手臂粗细。
为什么洪湖的藕比其他地方的藕肥大?是因为出产洪湖藕的洪湖区域,位于古云梦泽东部。
这里特有一种青色塘泥,腐殖质含量高,富含多种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肥力足、质地柔软细腻,特别适合莲藕生长。
好土育好花、好泥生好藕。洪湖青泥巴中长出的莲藕成了当地特色。
将洪湖藕切成块,与排骨、脊椎骨一起,放进瓦罐砂锅里,烈炙转小火,经历数小时熬炖,一锅汤就做好了。
骨髓和油脂融如水中,在汤面上浮起一串晶莹的光。
原本脆生生的藕节炖成棉花糖一般,不需咀嚼,入口即化。
在寒冷的冬天,喝一碗藕汤,全身都暖和起来。
三
走出户部巷,抬头东望,就能看见名垂千古的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当时这里是东吴的领地,修筑黄鹤楼是为了瞭望守戍。
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吴灭后,经魏晋,中华统一,瞭望的功能不需要了,这里变成供大家游玩的观赏楼。
在多年的历史上,黄鹤楼多次损毁又重修。
现在看到的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仿照清同治时期的黄鹤楼所建(现在进去黄鹤楼参观可看到陈列的各个时期的黄鹤楼建筑模型)。
楼名黄鹤,有很多传说。
一说是楼建在黄鹄矶(又名蛇山)上,当地方言,把“鹄”念成“鹤”。黄鹄矶上的楼就叫黄鹤楼。
一说是魏晋时期,有一位姓辛的老板在此地开酒店,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客人讨酒,辛老板就给了他一杯。客人没有付酒钱,随手拿起橘子皮在店中墙上画了一只仙鹤。只要来店中喝酒的顾客拍手唱歌,画上的仙鹤就会走下墙壁振翅起舞。吸引当地很多人来到店中观看,连外地也有人专程赶来。
一晃十多年过去,辛老板的小店因为神奇的橘黄仙鹤挣了不少钱。有一天,那位衣衫褴褛的客人又来到店中,表示仙鹤已经帮自己付清了酒钱。于是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笛子吹了一曲,仙鹤走下墙壁,驮着客人飞走了。
店主这才知道遇上了神仙。他用十年挣得的酒钱在此处盖起一座高楼,感念仙人显灵,起名为黄鹤楼。
不管是塑料方言误传还是神仙显灵,黄鹤楼从此扎根在中国人心中。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
随着声声诵念,黄鹤楼三个字,经每一个小童的口中,进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还有一缕,通过袅袅烟雾,进入广大烟民的肺中。
▲黄鹤楼品牌是湖北省名优烟之一(车辙君友情提示:吸烟有害健康,请勿吸烟)
四
武汉的美,绝非一朝一夕。
如冬来,可以看东湖烟波浩渺。
若是春来,可以看珞珈山樱花烂漫。
要是夏来……若非必要,最好不要夏天来。被称为“火炉”的城市会让你热到怀疑人生。
要是秋来,如果真能赶上武汉短暂的秋天,那是极好。
长江边上的芦苇荡能让人的心神跟着荡漾;东湖边的枫都山在当地方言里叫“枫多山”,那可是真正的七爪枫叶,北京的香山红叶是圆乎乎的黄栌,与枫叶八竿子打不着,颜色还偏黄。
天气转凉了,鸟儿们要去南方过冬了,武汉“百湖”是它们歇脚的客栈。
就连从东北来到武汉生活的眼科医生李文亮也曾在微博中写下,
“武汉的秋天自有一股不热冷的温柔,在这个季节里你能体会到最淅沥的细雨和最轻柔的风,当然你更能感受到落叶飘洒异地,踩上去咯吱咯吱响的美与心动。”
可惜他再也看不到了。
武汉那么美,值得人一次又一次去看她,一日复一日爱她。
只是她现在生病了,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再等待一会儿。
犹太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黑暗时代的人们》一书的序言中写到: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illumination),这种启明或许并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于某些男人和女人,源于他们的生命,它们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点燃着,并把光散射到他们在尘世所拥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范围。”
让人欣慰的是,在无数身穿白衣、黑衣……头戴医师帽、警帽,以及活跃在社区、街边、道路上的医生、护士、民警、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乃至每一个在武汉坚守的男人与女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努力“救治”她后,这座城市正在逐步焕发活力。
他们每一个人的光亮都是微小的,但集合起来就是强大的。
也幸有千千万万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的“逆行者”,他们携带光亮,,终照尽黑暗。
还有如我们一般的更多人,待到武汉“病”好痊愈之后,开上车,带上全家,去户部巷“过早”,尝尝热干面、豆皮、酒酿鸡蛋“本地豪华套餐”;去东湖游船、去磨山赏花、去黄鹤楼登高、去汉正街购物、去解锁长达多米的长江隧道……
去踏遍武汉的山水、看遍武汉的风情。
待美人再整红妆面,我始终爱美人如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