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很多的事物随时光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拜谒了屈原祠后,跟从导游上了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的凤凰山上,安置着随屈原祠一块搬迁的峡江文物古建。这些大多来自青滩两岸,屈原故里牌坊、古城门、古民居、古寺庙、古祠堂、古井、古桥等,形成了庞大的古建筑群。来这里,可以触摸到峡江的历史,感受屈原故里浪漫多姿的风土民情……

青滩古民居群大都修建于清代,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建筑图案主要以汉代卷草如意云纹,龙风装饰,每幢房子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的老宅中还植入了非遗文化因素。在“芈绣馆”内,年轻的绣娘们正一针一线完成“三闾刺绣”,兴于汉代的秭归传统绣艺“三闾刺绣”,虽几经沉浮,终得以传存。

这座“江渎庙”对秭归人来说:看的很重。《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渎为水神)四大渎庙之首的江渎庙,是古代舟船主人专为祭祀长江渎神而修建,也是目前我国四大渎庙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祭祀长江神的渎庙。江渎庙原址位于青滩镇桂林村,始建于北宋,重修于清代,坐西朝东,面临长江。后于年将此庙的每一构件都编上了号,整体搬迁于到此。

秭归人看重此庙的重要原因:屈原为江渎。明代冯应京撰《月令广义岁令一》:“江神,即楚大夫屈原。”古代民众把屈原作为“四大水神”之首的江神加以祭祀。其他三神是河神陈平、淮神裴说、济神伍子胥。江渎庙门前有一幅楹联:“天目神奇洞察风云辨善恶;江神显赫透明肝胆净尘氛。”该联上下联中都有一个“神”字,虽略欠工整,但别有寓意。

一阵阵高昂的歌声,把我们引进了青滩民俗馆。该馆原称郑韶年老屋,原址位于屈原镇桂林村。后搬迁于此,并改建为民俗表演馆,将秭归民间的吹打乐、高腔、巫师吞火、薅草锣鼓等技艺展现给世人,唤起了人们心中渐行渐远的乡村记忆。

舞台上,两位资深的女艺人正在表演薅草锣鼓的《田间放歌》,稠密的锣鼓、整齐的号子、朴素的动作再现了秭归百姓田间劳作、青年男女情窦初开的动人场景。特别是那高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太富有穿透力。

台上的主唱“罗留英”是湖北省级“秭归薅草锣鼓”非遗传承人,被称之为“三峡高腔飙歌王”,因参加三届“唱响秭归”民间艺人大赛而名声大噪。她应邀进京表演,罗留英不仅张口就来高腔,还能驾轻就熟地演唱解歌、问答歌、采茶歌、五句子歌等。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都说高手在民间,今天在这小小的舞台上还有一高手,就是为薅草锣鼓伴奏的:王正双,这位有着68岁高龄的非遗文化民间吹打乐艺人,他的绝活就是:口、手、脚并用,同时演奏十五种乐器。自命名“正双组合”,被人们誉为秭归民间吹打乐的“达人”。

秭归巫师的上台,让场上的气氛迅速紧张了起来。他先在祭台前念念有词,似在祷告,又似在召唤,然后点燃黄表纸,将灰烬融入碗里的水中,快速呑入口中,突然喷向空中,大喝一声走下台来......

从火炉中取出已烧红的火剪,覆上黄表纸,那纸立刻燃起。倏然念起咒语后,将手握住通红的火剪,在上面轻描淡写地抹过,展开手掌:丝毫未损。就在我们惊愕之时,猛然又将火剪置入口中......哇,太神奇了,在场的女宾都惊叫起来了。

精彩纷呈的青滩民俗表演让人回味,这些技艺都曾是流于青滩两岸街道头巷尾,他们是峡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峡江老百姓生活中的调味品,值得好好传承。

走在这灰墙黑瓦、翘壁飞檐、飞粱画栋的青滩古建群中,虽然感叹其艺术之美,但隐隐有种莫名的失落,这群曾屹立在峡江两岸代表性的建筑,或因缺失了人间烟火的滋润,变得孤寞......而曾经的青滩古镇,在如今地图上再也找不到,它仅仅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我的思绪随导游的讲解穿越了时空:“青滩的姐儿洩滩的妹儿”,这个传说曾在峡江上流传甚广。当年,船工们眉飞色舞的演绎,给人无限的暧昧想像空间。新滩,即曾经的青滩,地处归州东15公里。自古以滩险而蜚声中外,素有“十丈悬流万堆雪,惊天如看广陵涛”之说。新滩也因滩险而形成集镇,是长江三峡著名的码头。运输繁忙,铺店茶馆林立,豪宅甚多,一片繁荣。

新滩人靠水吃水,靠滩吃滩。他们深谙水性,一生驾船操舟。有的做滩头,有的做板主,有的做驾长、水手,有的一辈子做桡夫子和纤夫。在暴戾的江水,滩急浪恶中讨生活是极奇艰辛的,向死而生的峡江汉子从来不知道明天是生是死。新滩古镇曾建过一座古塔,叫白骨塔,全塔是上尖下粗的四棱形,高约5米。塔的作用就是收藏尸骨,是那些无家可归孤魂的收容所,凡在江中落难抛露的尸骨都会被收进白骨塔。

滩多船佬多,转滩的船多于此停泊,来古镇中寻生活的漂亮姐儿也多了。“我从川江驾船来,妹儿在河边洗青菜。打声吆喝喊声妹哟,情哥哥晚上会你来,妹儿要把门半边开。”船工们的号声,就像穿过新滩的夜风,茶楼酒肆、吊脚木楼,雕花木窗轻开,一张粉脸倚在窗口。而那些不畏生死的船工汉子,渴望从滩姐婀娜的身段、糯软的声音中,获得明朝重新开始的动力……

曾经盛极一时的古镇,人头攒动,船工的号子声、搬运工的吆喝声、险滩的咆哮声、街巷的喧闹声,交织繁响......而这一切都随着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修建后,没入到滔滔的江水之下,曾经的险滩鬼门关也一去不复返,浪涛里这些滩姐、滩妹的艳情故事,只不过是枯涩岁月里最后一抹充满色调的谈资,已随风飘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走过这座古乐桥,一幅:“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就会呈现在眼前,浩浩荡荡的三峡水库,广阔无垠,气势磅礴,在江面上航行的船只抛撒着一行行涟漪,摇曳着层层水浪。这里是屈原故里景区观三峡大坝、览高峡平湖的最佳区位。

观景台上,屈原的《天问》书卷雕塑与三峡大坝遥守相望。《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与其相望巍然耸立的三峡大坝,气势恢弘,如巨龙横江与两岸的群山手挽着手,将一江波涛紧紧揽在怀里。这旷世奇文与石破惊天的水利杰作,将永久矗立在那,相守相望。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是骚人的栖止之地,是墨客的灵感之地。漫步峡江古镇的寻常巷陌,体会古老的峡江文明,感受浪漫多姿的风土民情,在诗的国度里去追寻心灵的远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