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灿若星辰的诗人群体中,诗仙李白的名字最为响亮,他的诗歌传唱度也是最高的,一提起月亮,就会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提起庐山,就会想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不过,许多人都不会想到,从严苛意义上来讲,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也并不绝对是李白的首发原创,其中四句诗歌中,有三句都是化用了前人的创意。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歌创作也非常讲究用典故,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的评论更有名:“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黄庭坚将其拿过来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化用前人诗句创出佳作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创意出自《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创意出自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虽然是化用前人诗句,但意境已不可同日而语,这种诗句上神奇的改动,真可谓是点铁成金了。那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又是怎样点铁成金的呢?“日照香炉生紫烟”出自“香炉吐云以像烟”作为风景名胜,庐山文化的来源非常久远,《尚书·禹贡》中就已出现了关于庐山的记载:“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敷浅原”就是庐山的别名。西汉司马迁《史记》中也有记载:“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东晋名僧支昙谛所写的《庐山赋》中这样的句子:“峭门百寻,峻阙千仞,香炉吐云以像烟,甘泉涌而先润。”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就是化用了“香炉吐云以像烟”一句。两个句子之间对比一下,七个字中有三个字是一样的,“香炉”“烟”两个主要的意象是相同的,主要创意也是共通的,庐山西北的山峰形状看起来又尖又圆,烟云在山峰里聚散起伏,就像是一个香炉一样。“香炉吐云以像烟”,庐山吐出来云朵就像是香炉中缭绕的烟气一样,“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的诗句更加饱满,加进来了一个红日的意象,在红日的映照下,烟也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多了一种颜色,变成了紫色的“紫烟”。而一个“生”字又给整个句子增加了一种动感,不仅仅是庐山的云像香炉升起来的烟,而是这紫烟就是从香炉峰中升腾起来的。通过李白的生花妙笔,读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在红日的照射下,那山间冉冉升起的白烟,都化作了一片片紫色的云霞。这样的香炉峰,更加浪漫多彩,有了第一句的环境烘托,第二句再写瀑布景色就更加引人入胜。“遥看瀑布挂前川”出自“瀑布挂中天”南北朝诗人刘珊写了一首《登庐山》诗,开头四句是“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前。危梁取大壑,瀑布挂中天。”“遥看瀑布挂前川”就是化用自“瀑布挂中天”,宋人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评价:“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这句诗的诗眼就在一个“挂”字,刘珊写瀑布挂在天空中,而李白写的更形象,瀑布是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山川悬崖直挂到山下的河流上,但诗句的魂都在一个“挂”字上。唯有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才能将倾泻而出的瀑布“挂”起来,“挂”在天地之间,李白加了在前面加了“遥看”两个字,写出了观看的视觉,瀑布如天地间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远远观望的人们眼前,令人惊心动魄,为之赞叹。南北朝诗人鲍照有一首写庐山的五言名作《从登香炉峯诗》,其中有几个名句:“霜崖灭土膏,涧测泉脉。旋渊抱星汉,乳窦通海碧。”旋渊:回旋流动的深潭。抱:围抱。星汉:银河。抱星汉:深深的潭水倒映出天空中的银河,钟乳石洞中之水似与碧海相通。刘珊的诗歌中写了“瀑布挂中天”,李白将这一句分出了两层意境,第一层意境是瀑布挂在山川之间,第二层意境是飞流直下的瀑布就像是从九天落下的银河,“银河”的创意又是来自鲍照的“旋渊抱星汉”。“疑是银河落九天”犹如神来之笔,让人惊叹李白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果然不愧“诗仙”的名号。但如此想落天外的创造力,又并非完全是李白凭空的想象,而是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中的神韵,但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意境都早已远远地超越原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9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