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和他的词

文/赵勇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诗人能够名世的也只有纳兰容若了。

纳兰容若并非汉人,复姓纳兰,是清朝大学士明珠之子。正是他,给了纳兰容若这个家中长男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有力的因素,这就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与风度。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

纳兰容若原名成得,后来为了避东宫太子之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容若文武兼备,他和康熙同龄,后来做了一等侍卫,可谓宫中一等一高手。

容若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他很少快乐,只活到三十一岁。虽然生命短暂,却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未染汉人之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纵观纳兰容若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婉妍,颇似南唐后主。比如,他有一首词《减字木兰花》,词中写到: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一个温柔婉转的词牌,每句一短一长,流连不止。纳兰容若写得这首词仿佛在我们面前呈现一幅画,画中的女子就像真实地站在纳兰容若面前。那是一张美丽的脸,也是熟悉的脸。虽然咫尺相隔,却只有“相逢不语”,想要开口召唤,又怕被人听见;想要一诉离愁,却只能放下玉钗在回阑轻叩。就这样,千言万语,只化作颊上红潮,钗头脆响,眉眼无声。而这一相逢,却仿佛成为他们的最后一见。

纳兰容若这首小词,写得似明似暗,欲说还休。即是纳兰容若自己的悄悄私语,又似模拟女子的口吻来描写他对自己的相思。

纳兰容若很著名的一首诗就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如果只读头一句,必然认为这是一首情诗,其实他的本意并非如此。

词题“拟古决绝词”,首先点名这首诗是“拟古”。拟古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一般是模拟古乐府。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风画扇,是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扇子是夏天用的,等秋风起了,又有啥用呢?

人与人之间,若始终和如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之日刚刚拿在手里的那一刻。

第二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就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我变得太快了,这不是推卸责任吗?这两句话看似白话,其实这两句都是在用典。出处就在谢脁的《同王主薄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靡,此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涌,故心人不见。

谢脁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

下面继续用典。“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七月七日长生殿,泪雨零铃终不怨”,这个长生殿就在骊山华清宫,这便是“骊山语罢清宵半”。后来马嵬坡事变后,唐明皇入蜀,正值雨季,夜宿于栈道,闻铃声百感交集,以此音做《雨霖铃》寄托哀思。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的薄幸郎指的是唐明皇,就是说当初在长生殿两人曾对天盟誓说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没想到大限来时各自飞,往日难再。

这首词,若做情诗解,则看似写得有些浅白直露;若以词题解,实则温婉含蓄,怨而不怒,正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士人之风。

纳兰容若写过一首《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锦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这首词是纳兰容若婚后不久写的。写得很温馨,很细腻。婚礼之后的那个清晨,纳兰容若醒来时天色尚明,但妻子已不在被窝了。被褥上的一对交颈相依的鸳鸯绣得极细致,不知是哪个绣工完成的,绣制时是否怀揣着对爱情的那种苦心经营?要不是针脚咋能那么细腻整齐?妻子细心,起床后还将自己的被子角小心掖紧,此时虽是初夏,但清晨雾气重,伤身。回想昨夜,两个人在房中,静的可以听见他和她的紧张的心跳声。在纳兰容若的眼里,新娘卢氏,美丽,温柔,聪慧,贤淑,几乎女人所有的优点她都占了,爱她爱到骨子里。而卢氏爱对纳兰容若,也格外珍惜,为他,一切一切,也甘心情愿。在他们的世界里,她是万古不竭的沧海水,他是她温柔缱绻的巫山云。

人都希望爱情永远,地久天长。然而事实总是不能如愿。有道是天命不可违。仅仅三年后,他最爱的夫人卢氏死于难产。多少年后,卢氏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里,念念不忘。他写下很多纪念妻子的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细思量。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卢氏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一岁。容若的朋友在翌年撰写《卢氏墓志铭》里说:“产同瑜珥,兆类熊罴熊,乃膺沉痼,弥月告凶”。纳兰容若的人生以此为转折点。

诗中描述多年后一个秋天的场景。作者关上窗户,不忍再看窗外那萧萧黄叶被西风吹散的样子。寒冷总是在孤独的时候最难抵挡,万千往事就像刚刚熄灭的炉灰,拨一拨还有几丝碳火,还没来得及暖一暖就熄灭了。

醉酒而睡意不起,赌书而对笑喷茶……那些点点滴滴的快乐,回忆起来总是那么痛彻心扉,想起来,分明就是那些琐碎的平常事而已。本以为天长地久,没想到在一起的美好的日子仅三年多而成永诀。怎能让人不心碎,怎样让人不惋惜?

卢氏死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迷上了佛教。一部《楞伽经》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抄了多少遍。“佛说楞伽好,年来自署名。几曾忘夙慧,早已悟他生”,还给自己起了个别号:楞伽山人”。

不求城佛,那要历尽无数才行;不求悟得五蕴皆空,十二因缘的道理,因为纵然是空,纵然是因缘和合的幻象,都能使那些身处苦难的人得到解脱。

他写过一首《浣溪沙》: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几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祥。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经过几年的消沉后,纳兰容若参加了科举殿试。考中进士,应该步入文官行列,没想到委任的却是武官三等侍卫。

在皇帝看来,以纳兰容若的出身,做御前侍卫,乃是纳兰容若的上佳之选。纳兰容若也确实武艺高超,刀枪剑戟样样精通。完全配得上这个称号。可以说,这个职位正是所有矢志于仕途之人梦想的起跑线,唯独不适合于纳兰容若。

其实纳兰容若真正的快乐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吟诗作画,引吭高歌。他虽贵为当朝宰相之子,皇宫一等侍卫,从来没有像别的人公子哥那样飞扬跋扈,反而平易近人。广交朋友。当时名流顾贞观,吴绮,曹寅等都是他家的常客。而且他很讲义气,曾受朋友之托救下当初被流放宁古塔的名士吴兆骞。吴兆骞自然感激不尽。在答谢纳兰容若的宴会上吟诗一首,这便是当时极负盛名的《水龙吟》: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旋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麝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伏,痴儿俊女。

在外人看来,纳兰容若有高官厚禄,深受皇宠,应该意气风发满面春风才是。谁又知道他内心的酸楚?他在皇帝面前强打精神,内则值宿,外则扈从,不敢有半点疏漏。在心血来潮时,他也写诗应制,为皇帝歌功颂德。比如他写过一首《入直西苑》:

望里蓬瀛近,行来阆苑齐。

晴霞开碧沼,落月隐金堤。

叶密莺先觉,花繁径不迷。

笙歌回辇处,长在凤城西。

所谓的“西苑”,是北京北海,中海,南海的旧称。从明代起,就是皇家苑林。无论哪朝哪代,歌功颂德的机会就等于升迁的途径,总有一些献媚者就是以此为生的。高贵的灵魂做不了这种工作,而纳兰容若却不得不做。出身的血统和文化的血统始终纠结着,冲突着。所以纳兰容若在皇宫当差并不快乐。

纳兰容若写过一首《拟古》四十首之十三,可见当时纳兰容若的心情:

余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

心事如落花,春风已吹散。

行当适远道,作计殊汗漫。

寒食青草多,薄暮烟冥冥。

山桃一夜雨,茵箔随飘零。

愿餐玉红草,一醉不复醒。

此时,纳兰容若已从三等侍卫升迁为一等侍卫了。康熙帝对他也越来越宠爱有加。但是,他还是那样寂寞忧伤。谁会相信这样的诗句会出自皇帝一等侍卫之手呢?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纳兰容若31岁。三四月间,康熙帝亲自抄录贾至的《早朝》诗赠与纳兰容若,又令他赋《乾清门应制》诗,译《松赋》为满文。这预示着纳兰容若即将获得重用。

而此时才过而立之年的他对此却浑然不知,他正在想如何以一次词坛波澜振作一下自己这百无聊赖的心绪。他想编一部最称心的诗选。他踌躇满志,写了一首诗《夜合花》: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

对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纳兰容若这首《夜合花》是他所有诗中最令人难忘的一首。第二天他就病倒了,接下来一连七日,终于不汗而死,苦心要编的那部诗集终于没有编成。

作者简介:赵勇,山东省高唐县人,华夏精短文学会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青年作家网》《河南科技报》《鸭绿江》《参花》《青年文学家》《今古传奇》《传奇故事》《精短小说》等媒体平台和报刊。

来源于“花开四季杯”青年作家网散文写作大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