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全文注释之(十三)

孙文慧

乐羊七载,方朔三冬

注:乐羊七载:东汉人乐羊子到外边拜师求学,一年后就回来了。妻子跪下问他:“为什么回来了?”他说:“出去时间长了,想家了。”妻子就用刀砍断织机上的布,说:“大丈夫学习知识是要日积月累的,你却中途就回来了,与这织布机把线弄断有什么差别呢?”乐羊既感动,又深受启发,就重新出外求学,七年后学业有成才回来,后成为东汉时期的名将。

附注:乐羊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中山国(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乐毅先祖,魏国将领。乐羊子初为魏相翟璜门客,后因大败中山国而成名。乐羊子死后,安葬在灵寿,乐羊子的后代子孙就在灵寿安家落户。据《战国策》载,乐羊子为魏将而攻中山,中山君烹煮了他的儿子,并留下羹汤。乐羊子面不改色,居然饮下一杯。魏文侯称赞他忠心,奖赏了他的功劳。

《乐羊子妻》一书中载,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丢失的金饼,带回家中交给妻子,妻子说:“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规劝又将金饼丢至野外。

《乐羊子妻》是一篇人物传记,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作者是南朝刘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范晔(公元-年),著有史学名著《后汉书》。

《乐羊子妻》这本书,通过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妻子的高尚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是西汉梁国榖丘(今河南虞城县谷熟镇)人。

书中载: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偷偷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饭桌上吃的竟然是别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又一次,有盗贼想侵犯乐羊子的妻子,就先劫持其婆婆(乐羊子的母亲)。乐羊子妻听到后,拿着刀跑出来,盗贼说:“你放下刀依从我,就保全你们的性命,如果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叹息,举起刀子就刎颈(割脖子)自杀了。盗贼见状,也没有杀她婆婆,逃跑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后,抓捕那盗贼,就赐给乐羊妻子丝绸布帛,为她举行丧礼,赐予“贞义”的称号。听说妻子遇难后,乐羊子赶回家哭倒在地。从此,乐羊子谨记妻子的教诲立志做好人,后来成了大将军并与著名的西门豹一起南征北战。

《乐羊子妻》一书作者范晔(公元—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范家自西晋永嘉之乱后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市)。范晔是南朝刘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史学名著《后汉书》的作者。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乐羊七载》告诫人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人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拾金不昧,坚守节操的精神。这些品行,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方朔三冬:方朔,即东方朔。意思是东方朔只读了三年书,知识就很渊博了。

附注:汉武帝初继位,向全国招募人才。东方朔自荐:我年幼时失去了父母,是兄嫂养大的。十二岁开始读书识字,三年读的书就够用了。十五岁学习剑术,十六岁学习诗书,能背涌22万字,我最佩服子路说的话。我现在22岁了,身材高大,眼睛像宝珠,牙齿像扇贝,可以担任国家的大臣。汉武帝立马派人接去,一考核,果然是人才,任命他为常侍郎。汉武帝又问他:你和董仲舒、公孙弘、司马相如哪个更优秀?东方朔回答说:臣不是说大话,我可以兼任四个人的才学。汉武帝又升任他为太中大夫。

东方朔约生于汉文帝后元三年(约前年—前93年?),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利用其接近汉武帝的机会,察言观色,一有机会便直言切谏。在修上林苑之事上谏武帝戒奢恤民,在昭平君杀人之事上谏武帝公正执法,在主人翁事件上谏武帝矫枉风化。诸如此等,不一而足。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人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早年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汉武帝即位初年(建元元年,前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更是写了三千片竹简的内容上书,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则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东方朔终其一身最高职务为一千石的太中大夫,在“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汉武朝,东方朔未能立下青史书名的政治功绩,然其以近侍的身份与汉武帝君臣相伴多年,亦对汉武帝的行为举措做出了一定影响。

郊祁并第,谭尚相攻

注:郊祁并第:指北宋时宋郊与宋祁俩兄弟;并:一同、同时;第:科举考试合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宋郊与宋祁俩兄弟同时考中了進士。

谭尚相攻:指东汉末年,袁谭与袁尚是同父异母兄弟,他们的父亲袁绍死后,互相攻伐,以争冀州,曹操乘衅举兵,并夷灭之。

北宋时,宋郊、宋祁兄弟同时考中進士;东汉末年,袁谭和袁尚两兄弟在父亲袁绍死后,自相攻打,争夺冀州。

附注:宋郊,入仕后改宋庠(xiáng),字伯庠,(年-年);北宋大臣、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

宋祁(公元年—公元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宋庠之弟。

俩兄弟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双塔乡)。

北宋时宋郊、宋祁两兄弟齐名,仁宗天圣二年同时考中進士,当时称为“二宋”。宋郊、宋祁年轻时,认识一位善于看面相的僧人,僧人常说哥哥宋郊在科举考试时会有不错的成绩,而弟弟宋祁将来则会飞黄腾达,位居高位。若干年后,二宋赴科考途中巧遇僧人,僧人一见宋郊,十分惊讶的说:“您的神态飞扬,奕奕有神,好象曾救过十几万的生命一样。”宋郊说:“我只不过是个读书人,哪有能力救那么多人。”僧人要他仔细想想,不论何种生命都可以。宋郊想了想,突然想到,他的书房墙边有一个蚂蚁穴,有一天下大雨,雨水即将淹至蚁窝,他福至心灵的为蚂蚁搭了一座小竹桥,蚂蚁们因而得以渡水躲过一劫。僧人一听,点头称是,说这件事改变了宋郊的面相,将来宋郊会和弟弟一样高中。之后,兄弟二人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弟弟宋祁名列第一,宋郊第三,章献太后认为弟不可先于兄,下诏更改名次,于是取宋郊为第一,宋祁改列第十,同入翰林。

宋仁宗天圣二年(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太后赏识,被越级擢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仁宗亲政后,累迁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因与同僚吕夷简不和,又反对“庆历新政”,故而被罢知扬州。新政失败后,重新入朝,升为枢密使,至皇祐元年(年),以兵部侍郎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其后因罪罢相外放,累封郑国公,在地方以慎静著称。待到晚年,逐渐沉浮自安,终无建树。宋英宗即位后,宋庠坚请辞官,得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获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

宋庠一生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于纠正谬讹。与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著述多已散佚,今有《宋元宪集》传世。

宋祁天圣二年举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大部份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

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

袁绍(?年-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谭(?-年),字显思(《东光世系》中字显恩,一说显忠),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汉末政治人物,大将军袁绍长子,曾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年),击败田楷、孔融,完全占据青州。

袁尚(?-年),字显甫,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袁绍的第三子,受到袁绍的偏爱,并于袁绍去世后继承了袁绍的官位和爵位,也因此招致长兄袁谭的怨恨,兄弟之间经常兵戈相向。后袁氏兄弟均被曹操所败,袁尚与二兄袁熙逃往辽西投奔乌丸首领蹋顿,但不久曹操即平定乌丸,二人只得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被公孙康所斩,首级也被送往曹操之处。

这段历史大体是:东汉末年,献帝建安七年,袁绍因官渡兵败忧愤而死,长子袁谭原为继承人,拥立三子袁尚的逢纪等人因忌惮袁谭继位后会不利于己,于是私下篡改袁绍遗命,改立袁尚,兄弟二人因此心生嫌隙。建安八年,曹操打败二袁,二袁退守邺,曹操依从属下的建议撤军,听任袁谭、袁尚自相残杀。后来袁谭发兵攻打袁尚,但兵败而回。接着袁尚大举進攻袁谭,袁谭再度战败,于是向曹操求援。曹操欲借机顺势吞并河北,乃派大军進攻袁尚,袁尚兵败,四处逃亡,建安十二年于辽东被杀。袁谭归顺曹操,但非真心臣服,之后趁机叛变,于建安十年被杀。

陶违雾豹,韩比云龙

注:陶违雾豹:陶:古邑名,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周代曹国,都城陶丘,春秋末属宋国,战国时属齐国。陶邑地处当时经济、交通中心,为春秋、战国时著名商业城市。违:违反。雾豹:典故名,典出《列女传》卷二〈贤明传·陶荅(答)子妻〉:南山有一种黑色的豹,可以在连续七天的雾雨天气里而不吃东西为了长出花纹,躲避天敌。后因以“雾豹”指隐居伏处﹐退藏避害的人。

韩比云龙:韩,指韩愈,韩愈比喻自己为云,孟郊为龙。

附注:周朝时候,陶邑的长官叫答子;这个人在陶当了三年官,名誉不怎么样,但家产却成倍增长。他的妻子经常规谏,但答子不肯听从。住了五年。跟从他车子有了一百乘。休官归来的时候。宗族里的人、杀了牛来恭贺他。独有他的妻子。抱了儿子哭着。婆婆很生气,认为这是不吉祥的。陶答子的妻子说,丈夫在陶的地方做官,家里富了,国里穷了。这是上下的人都会唾弃他的。败亡的现象,可以看得见了。他才能浅薄而官大,这是遭遇(婴害:遭害、遭遇);没有功绩而家暴富,这是积祸殃。从前,楚国一个叫子文的令尹(官),使国家得到安治,自家穷而国家富有,国王敬他、百姓爱他,因此,幸福延及子孙,大名留在后人的心中。

现在,答子不是这样,贪求大富,不顾后害。我听说南山有一种黑色的豹,在连续七天的雾雨天气里而不吃东西,什么缘故呢?因为它要保护自己的毛皮更光亮柔顺,使花纹更加美丽,这样就可以躲避猎人和远离它的天敌。而猪不选择的吞食食物,加速身体的肥胖,很快就要被杀死了。我情愿和小儿子一同逃避。婆婆听了气得很。就把陶答子的妻子赶走了。过了一年,陶答子因贪污罪被杀。他的母亲,因为年老免死,可没有依靠。陶答子的妻子就回来把婆婆养到老。过一年,答子的家果然因盗窃遭惩处,只有他母年高老免予刑罚。答子妻与小儿子发送回家养婆婆,有了善终。有见识的人说答子妻能以义换利,离开丈夫虽违封建礼法,但能保全自身可以有机会赡养婆婆,可谓有远见了。《诗经》说:“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你们所想的许许多多办法,总不如我得以自尽其心为好。)”正可以解释这件事。

韩比云龙:韩愈(年-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孟郊(年-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先世居洛阳(今河南洛阳),少时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文学家韩愈很仰慕孟郊,曾作《醉留东野诗》云:“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常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梃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孟郊与韩愈为忘年交。

洗儿妃子,校士昭容

注:洗儿妃子:妃子指杨贵妃,她收安禄山为养子,让宫女用锦绣裹住安禄山在宫中行洗儿礼,唐玄宗亲往观看,赐给杨贵妃洗儿钱。传说安禄山与杨贵纪有染。

昭容:此昭容,指上官婉儿;她是唐中宗的昭容,在饮宴时,常代皇帝及皇后、长宁安乐公主赋诗作文,又品评裁定大臣们所赋。校士:即考评士人。

这俩个历史典故,可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附注:杨贵妃:名杨玉环(年6月22日—年7月15日),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芮城)人。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其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初嫁唐玄宗李隆基子寿王李瑁为妃,开元二十八年(年),唐玄宗下诏命其出家为女道士,后又下诏让其还俗,接入宫中,册封为贵妃。

天宝十五年(年),安禄山发动叛乱进逼长安,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咸阳马嵬驿,士兵哗变,赐死。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年—年7月21日),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人,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唐代女官、诗人、皇妃。生时母梦入畀大秤而生,道使此女称量天下。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中宗特置修文馆,选择公卿中之善为诗文者,如沉佺期、宋之问、李峤等二十余人,为修文馆学士,一时词臣多集其门,时常赐宴于内庭,吟诗作赋,俱命上官婉儿评定其甲乙,传之词林,或播之乐府。《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二年(年),复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今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

唐玄宗:李隆基(年9月8日—年5月3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为窦德妃。先天元年(年)至天宝十五年(年)在位。安史之乱后,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唐垂拱元年(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唐隆元年(年),联合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年),得到父亲李旦禅位,在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

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安禄山:本姓康,字轧荦山,(年1月22日—年1月29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粟特族。唐代藩镇割据势力的建立者,伪燕皇帝。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安禄山于是从康姓改为安姓。开元初年,逃离突厥,精通九蕃语言。进入幽州刺史张守珪帐下,收为义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平步青云,历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封为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年(年),以诛杀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大燕政权,年号圣武。晚年失明,宠爱幼子,引发晋王安庆绪不满。至德二年(年),被次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杀,谥号为剌。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成为大燕皇帝,追谥光烈皇帝。

彩鸾书韵,琴操参宗

注:彩鸾:唐代人吴彩鸾,嫁给文箫,文箫家贫不能自给,彩鸾每天写韵书一部,售以度日。居十年,各跨一虎升天。

琴操参宗:宋代苏轼在杭州时,携乐妓游西湖,一日戏曰:“我作长老,尔试参禅。”问:“何谓湖中景?”苏轼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谓景中人?”答云:“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答曰:“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如此究竟如何?”答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大悟,即日削发为尼。

附注: 吴彩鸾,唐大和年间(生卒年不详),河南濮阳县人,吴猛之女,夫文箫。家贫,以抄书为业。史书中记在吴彩鸾名下的抄本韵书有很多。其小楷字体遒丽,用笔圆润,笔法纯熟,书写极速且精。

文箫:传奇中的人名,唐大和年间一书生。

彩鸾书韵的典故是:唐裴铏的《传奇·文箫》里说吴彩鸾隐居在成都附近西山,后来她从西山下来,邂逅并嫁给了贫苦书生文箫。文箫家贫不能自给,她和文箫同甘共苦,彩鸾每天写韵书一部,让文箫售以度日。居十年,各跨一虎飞升。在唐末道教学者杜光庭改编的《仙传拾遗》里,吴彩鸾又被赋予了跨虎女仙的神秘形象:彩鸾是三国时吴西安令吴猛之女。时有得道之士丁义,授吴猛以道法。彩鸾师事于丁义之女秀英,道法亦深。有金陵文箫,寄寓于洪州之帷观。

八月十五日为许真君上升之日,该观士女云集,连袂踏歌,谓之酬愿。文箫忽见一姝,美艳非常,即吴彩鸾。其所踏歌,含以文箫名姓,且有神仙之语,歌云: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文箫甚觉奇异,遂尾随其后。入松林,所居如官府,侍卫环列,文箫再三问其故,彩鸾曰:此不可轻泄,吾当为子受祸矣。言后片刻,果然有黄衣使者降临告曰:吴彩鸾为私欲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彩鸾遂与文箫结为连理。其后俱乘虎入于越王山中,道成升天,后人誉为神仙眷属。这两段优美浪漫的传奇都歌颂了吴彩鸾对爱的矢志不渝。

琴操参宗的典故是:杭州一个琴操的乐妓,曾与苏轼游西湖。苏轼戏曰:“我作长老,尔试参禅。”琴操初问:“何谓湖中景?”苏轼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问:“何谓景中人?”答云:“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三问:“何谓人中意?”答曰:“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再问:“如此究竟如何?”答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如此四问而有所感,即日削发为尼。

琴操十六岁,正是花样年华,却因出身寒微,不得不入乐籍。虽被时任苏州知府的苏轼赎出,但受世俗所缚,并不能真心如愿。她与苏轼四问四答,问而渐深,答而渐深。落霞秋水,眼前无非一刻。裙拖髻挽,身边不过瞬时。尤是尾句,“老大嫁作商人妇”,断却一应念想。从此人间少了位清丽少女,佛门多了位俗念缠身的小尼。小尼青灯古佛相伴,说不尽凄凉冷清。那端苏轼日日思念于她,不时造访,在她修行的玲珑山上植了青松。这段孽缘,只至苏轼被贬黄州、小尼阖然长逝之时方见解脱。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年1月8日-年8月24日)。汉族,祖籍河北栾城,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