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荨麻疹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5950.html

四川地处祖国的西南东部,四面高山环绕,中间低平,形成典型的盆地。这样的地理形势,进可攻,退可守,最为险要,被称为“天下至险之国。”因山川险阻,交通极为不便,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剑阁风光图

剑阁和瞿塘为四川最为雄险的地方,也是通往中原必经之地。古称陆路有剑阁之雄,水路有瞿塘之险。只要这两处设关驻兵防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剑阁的地形

剑阁原指剑门山以北长三十里的栈道,《水经注》记载:

“清水又东南径小剑戍北,西去大剑(山)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

后来指剑门关。关在剑阁县北六十里的大剑山上。剑山环抱剑阁县,又称梁山,是龙门山的支脉,有大小剑山之分,大剑山西北为小剑山。因山峰形如一把利剑,称为剑山;大小剑溪从山中流出,汇流入嘉陵江。两剑山有七十二峰,锋刃插天,峰峦联结,绵延起伏。

峥嵘崔嵬的山勢一到剑门关处,突然横断一分为二,两崖相对如门,称为剑门。两崖中间的峡谷,宽约二十米,长约五百米,行至其中,真有“两崖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一线天”之感。剑门关倚山而建,上有门楼,极为雄壮。关口两侧的山势巍峨陡峭,绵亘七十余里,酷似一道天然的城廓。正如社甫诗中所说:

“惟天有设险,剑阁天下壮。……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不可傍。”

层峦叠嶂的剑门山,是蜀北的一道天然屏障。

二、剑门关在两川的军事地位

出剑门关北行之路,蜿蜓于高山峭崖之间,雄伟险峻,上倚刀砍斧削的峰崖,下临万丈乱石奇立的深渊,行旅为之心胆俱栗。这条隘路,多有穿洞架木为道之处,称为金牛道或石牛道,是战国中期秦将司马错灭蜀国时所建。

到三国蜀汉时,尤重剑阁天险之地。据说

丞相诸葛亮大修栈道,在悬崖路绝之处,沿山崖凿洞,架以横木,在险隘口建阁亭;并在山口处建关设尉把守。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重视栈道都在剑门关设官驻兵,属于剑阁县(今剑阁县东北五十二里的剑阁公社)或剑州(今剑阁县)。但宋代所设都监,管辖剑阁县。剑门关在民国时因修川陕公路全被拆毁,今只留下一些“剑门关”石碑和“天下雄关”、“第一关”等石刻古迹。

剑门关是剑州的大门,也是成都北部的险嶂,它关系着剑州和成都的安危。所以在古代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不少激烈的争夺战。三国末年,魏将钟会、邓艾率兵南下灭蜀。钟会以兵十万从汉中南下,蜀将姜维败退,聚集重兵死守剑阁。钟会兵至剑门关外不能前进一步。而邓艾率兵偷渡阴平(今甘肃文县),翻越崎岖险恶的山峦,沿小隘路绕过剑阁,袭夺绵竹(今德阳以北),直取成都,后主刘禅不战而降。

北宋初,宋将王全斌率兵从陆路南下灭后蜀。后蜀兵固守剑门关,而宋兵从来苏小路绕至关后,占领青疆店,夺取剑关和剑州,直入成都。由此可见,剑门关在军事上的地位极为重要,不愧是“蜀北之屏障,两川之咽喉。”

三、四川东部的天然屏障——瞿塘

瞿塘是指三峡之一的瞿塘峡。万里长江东流至四川奉节县后,由于七千万年前我国燕山地売大变动,横切巫山山脉,形成两岸连山,群峰峭峙,隐天蔽日,一水飞腾,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从白帝城起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全长二百零四公里,是四川东部的天然屏障。

瞿塘峡图

瞿塘峡虽然最短,从白帝城至巫山大溪镇止,长八公里,但非常雄伟险峻。江北的赤甲山与江南的白盐山,海拔一千至一千五百米之间,夹山对峙,高崖峻壁,巍峨峥嵘,连绵逶迤,气势宏伟。两岸的峡谷最宽处为ー五十米,最狭处不到百米。船顺江而下,仰望峰天相连,云天似线;俯视江流,弃騰濡急,惊涛恶浪。

瞿塘峡口的滟澦(艳预)堆,长约四十米,宽约五十米,高二十五米,兀立于大江之中,分江水为南北两道。不论夏季和冬季,水势猛烈如万马奔腾之状,萦回似闷雷轰鸣,上下行船都容易出现船破人亡的危险,干百年来不知吞没了多少人的生命和财产。因此,船工们经过长期的实践,编出了航船的歌谣:

“滟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澦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澦堆之下,两岸悬崖峭壁对峙,中贯一江,一眼望去,酷似两扇大门,因名夔门,又称瞿塘门。杜甫《长江》诗中:“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称为“天下至险之处”。

瞿塘峡夕阳图

四、瞿塘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

瞿塘关旧称江关。战国时巴楚相攻,巴国设江关以守御。汉朝设江关都尉,原在赤甲山附近的赤甲城,后移于江南岸,面对白帝城。白帝城,秦时置鱼复县,西汉末公孙述自称白帝,改为白帝城,三国蜀汉改为永安。晋仍为鱼复,西魏改人复,唐改为奉节,历来为郡州路府治所,是川东的军政重镇。旧城在今白帝山上,后迁于今梅溪河西,即今率节县。瞿塘关为奉节的大门,是兵家必争之地。

割据四川的封建统治者,往往在关驻有重兵,而且采取锁江的办法以守卫。如前蜀万州刺史张武,在关城下江上作铁索,立栅柱于两端,断绝江中往来,被称为铁锁关。五代梁乾化四年(公元年),高季昌攻夔州(今白帝城),张武举铁索拒敌,船至铁索不得进,结果遇到大风船翻失败而回。后唐同光三年(公元年)高季兴取施州(湖北恩施),兵至锁江处,又为张武所败。宋初取后蜀,水路兵沿江而上,至瞿塘关附近,分兵绕道进攻,夺取奉节。

铁索横江图

南宋未夔州路守将徐宗武于白帝城岩穴下设拦江铁锁七条以阻兵。明初,汤和率兵由瞿塘直趋重庆灭蜀夏。蜀夏兵坚守瞿塘关,以铁索横断江口,又在铁索外凿崖引绳为飞桥。明兵从大溪口分兵南北两路:南路军攻飞桥失利,绕白盐山直取蘷州;北路军出赤甲山袭占白帝城,然后由水陆攻下关城、水陆赛,进占夔州。沿江而上,终于灭蜀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