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踏花归隐山林
——演艺山游记
刘洁
在南召县小店乡北,有座大山叫演艺山,演艺山古称燕尾山、燕翼山,因此山两个主峰相峙形似燕尾而得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演艺山的灵性,俊秀而巍峨,气象万千。世传西汉末年刘秀的起义军曾在此山周围屯驻兵马练兵演武,故而又名演艺山。
演艺山主脉势如飞龙翻腾,蜿蜒跌宕;山脊千回百转,龙脉隐隐;谷壑幽深,王气内蕴。因主脉横亘东西,余脉如巨环罗列、环环相扣。这里山高岭峻,群山连绵相拥,碧绿的山溪水,常年奔流不息,溪水与岩石的撞击声不绝于耳,溅起的白色浪花泛出层层涟漪,身临其境,有如置身世外桃源。春风拂面万物萌生之时,野花漫烂为山披上了一件五彩霞衣,恰似巫山神女羽衣翩跹下人间,山之春如斯矣;山色如黛,青翠蓊郁,暮霭之中恰似美人的蛾眉,润玉吞山川云泽之气,纳谷泽雨露之恩,历代更迭变迁,演艺山幻化成女娲娘娘遗落的一块补天所练的琼瑶石。
蓊郁林木是她的披发,水库潋滟是她的明眸,溪流悠长是她的发带,土质丰厚是她的肌肤,历史厚重是她的灵魂,宽厚坚韧是她的情怀。她将南召县小店乡平方公里的广袤与厚重,用历史和现代作丝做线一缚,空山余脉便如熠熠带钻的发卡,挽上了她秀如乌云的发髻。演艺山是一个独具特色、神奇美丽的地方,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温和湿润,凉爽宜人,有“天然空调城”、“天然氧吧”之美称,是避暑度假、户外运动之胜地。演艺山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积淀着小店乡文化的精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巍峨地矗立在小店乡广袤的土地上。
四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时刻。演艺山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流水潺潺、花海连片,宛若仙境。对于一颗被春天撩拨的不安分的心,拥抱演艺山,体味演艺山的情愫,便早已潜伏在涌动的血液里,应朋友小龙邀请,我们迎着春日的朝阳,驱车而去。半个多小时的光景,演艺山便历历在目了。
大山里通往外界只有一条蜿蜒盘旋、斗折蛇行的公路。山路两旁的山峰也随着山路的延伸渐渐地高耸起来,那又长又深的山峪里,密密匝匝的各色杂树,郁郁葱葱,长满山坡,满目的葱绿和层叠的山石相互映衬,给人一种深邃巧妙的感觉。一道淙淙欢快的山溪流自山中流淌而来,水声哗哗的小溪奔流不息。满山的绿润泽我的双眼,心随远方飘逸的浮云游动,在朗朗的晴空下,随手剪一缕清风,让期盼在属于青山秀水间旖旎。从行驶车中望去,茫茫群山在雾霭掩映里若隐若现,沟壑纵横,连绵不绝的丘陵山地映入眼帘,只见没有边际的黛青之色,演艺山有如一条苍绿色的巨龙蜿蜒盘旋在天地之间,稳稳支撑着天空仰头长啸。
车沿着起起伏伏的水泥路向山的纵深行去,环山公路旋转而上。路旁耸立的山峰直入云端,让人都有呼吸沉重之感,生怕这山会突然倾倒,知道这是一种错觉,但也从心底生出一丝寒气,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好山到处有,慧眼不常在。在赏山景的时候不可人往亦往,关键在于身临其境,领会其中精髓,在群山万壑中见恢弘,在山环水绕中见和谐,在千仞悬壁边见奇险,在云中雾里辨真幻,在奇形怪状中叹天工。
我乍从人众丛杂的街道出来,望着这略带秋气的山野,一阵哨风扫树而来,扑胸凉爽,平日游戈于鳞次栉比的房舍,穿行在曲径通幽的小巷,埋头于案头之累牍,文字之隽永。此时来到这里,远近一望,草树连绵,青山绿水间廖天野地一望无际,但觉天高地广,云动树摇,更让人耳目一新;再闻树间鸟声悦耳,草中虫鸣动听,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香清芬弥漫,真是说不出的适宜受用。
湛蓝的天空、妩媚的白云、和煦的微风、葱茏的树木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满地的野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地毯,那似乎不是一种色泽了,而是大自然的一幅油画杰作。山上坡下阡陌相连的麦地早已透出了幽碧的绿色,浅鬣寸许的麦田,远远的望去彷如一片无尽碧玉,透着莹润的暖色的微光,田垄旁的几株冬青在青幽幽的麦田里铺下了长长的斑驳的树影,清寂的田野中似乎浮着一层轻烟薄雾,使那碧翠的麦田更有了一层神秘的朦胧,远远的望去似乎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又看不清,近处层层田陌犹如棋局,三五农人弯腰荷锄在田间劳作。远处空旷沉寂而又生机盎然的田野,麦田如清幽的冷翡翠闪着莹润的光,犹如刚刚出浴的美人,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翡翠的麦田上横着凉凉的树影和飘零的黄叶,不时有几只黑白相间的山雀穿梭其间,一切是那么安详。
山行中沿途所见阡陌交错,山溪纵横,水郭烟村,似象江南风物,颇有闲逸野趣。山势逐渐越高,风物亦大变。唯见沟峦层叠翠,高崖怪树,极目所尽处或沟沟坎坎,或白杨丛林孤树峭拔而立,或荆棘青草连岗起伏。天色湛青一碧纤埃绝尘,一丝云也没有的穹窿上太阳透射出一团团一圈圈明艳瑰奇的圣光彩晕,照得起起伏伏的绿色草木变成一片金黄色,更显得演艺山云横山峦,岚气接峰。从山脚下抬望,见峰峦起伏,重叠环绕,山路蜿蜒陡峭深邃,漫山绿叶织就了丘岭的碧锦,宛似从头至脚披上一件绿色的大氅。经阳光照射呈现出一片碧紫色烟雾,云气雾霭蒸腾如同仙境。
小龙家是演义山皇城村,对这里非常熟悉,他停下车摇指前方说:这就是演艺山。西汉末年刘秀的起义军曾在此山周围屯驻兵马练兵演武。”我举目眺望,只见两道山脉东北、西南相向而立,山势起伏如两条巨龙腾云驾雾、苍青色的起伏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涛,无穷无尽地延伸到遥远的天尽头,消失在那云雾迷漫的深处。
这里很安静,隔着山或者在树木的深处,传来鸟的鸣叫,时断时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山风顺着山川掠过,发出啸声,像是从笛孔传出来,时而尖锐,时而浑厚;时而短促,时而悠长;时而清越,时而苍凉,很有一些羌笛悠悠,余韵不断的意味,人在其中,不禁有些悲怆的感觉。
我们决定爬上去看看山顶的景色。演艺山黛青色的山峦,一脉接着一脉,我们走在蜿蜒盘旋、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呼吸越来越急促,越走越觉得吃力。随着山势的升高,越往高处走,路越曲折,越难行。一面是陡峭的大山,一面是险峻的悬崖,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就这样从山底盘旋着一直到了大山的深处。
终于爬上山顶,站在山巅之处时,可以将匍匐在脚下的层云尽收眼底,那些飘忽如轻纱的浮云被风一吹便肆意地散开了,不一会儿又缱绻着聚起,翻腾出无数幻美的图案,让人心神为之一荡,阳光写意地在他身上刻下流畅的线条,将山体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我站在一袭阳光里,用视线抚摸大山苍凉与孤独的脊背,一截残垣,一捧黄沙、一株老树都再书写这块土地历史的厚重、沧桑!古演练场已留在历史的昨天,早已经成废墟点将台已定格在一个空间,山脚下那口老井还映着千年日月,拴马槐荡漾着古老的枝条,这一切似乎已被历史暗淡。涧幽、水秀、林茂、陡峭,露骨白石、寻峰迷雾,岚气雾云缠绵于峰身,掩盖不住曾经是战马驻足生活的练兵场,一道道深山大沟,抹不去刀光剑影的历史,陡壁悬崖上生长出松柏悠扬的唤醒与深邃的记忆,长河落日圆的夕阳映红了宛洛古道的尽头,古时一行商队沿逶迤的栈道缓缓远去,走入时光的云雾中,一串串足迹踩出的山间栈道,一直延伸到今日的生活里。于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在这里深深扎根,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演义山也不再荒凉寂寞,一缕上升的炊烟,养育着生灵万物。昔日那个太子刘秀征战的的英姿,留给世人毅然离去的背影,定格了两千年。
我踏上演艺山这片土地,感觉就像再次翻开一部历史长卷。眼前的古战场静静地陈列在天底下,像是一件褪色的艺术品,来往的人们似乎已忽视了他的存在,似乎已忘却了他昔日豪华显赫的气势,似乎淡漠了他吞吐古今的博大。
太子刘秀剑指苍穹,姿势古老了数个世纪。只有悬崖上的野杜鹃簇簇挺傲,还有微紫的野菊缤纷摇曳。季节更迭,万物消长,世事变迁,在时光不断流逝的倏忽中,有的东西已不复存在。然而,我觉得留下来的足以叩响我的思绪,演艺山就是一幅其大无比的风景,这幅风景是为热爱和欣赏它的生命存在、生长和变幻的。只要我们黑亮的眸中泻出些钟爱,这道风景便相应到泻出无可名状的魅力。我用心感受着历史的博大与庄严,千情万思凝于笔端,为古战场凭吊的情感从胸中喷薄而出。
远处房舍星星点点,河水蜿蜒曲曲折折,阡陌纵横起起落落,绿野如毯幽幽茵茵。山野花香时淡时浓随风漫来,泌脾人腑;西面坦荡荡一片广袤之地,野天寥廓河田相接,微风拂荡田间一碧无垠,绿树摇漾,竟是极目不能穷观。让人或登临放歌,或驻足感怀,或净化灵魂,或超尘脱俗,多少忧患、哀思、悲凄在此美景下顿消殆尽,胸中块垒尽散。
在开阔的视野处居然隐藏着一个水库,水中映着两边山上绿树的倒影,微风轻曳,水波潋滟,影便随波曲直开去,岸边的山峰和植物倒映在水总,湖光山色,美景如画,住着几户农家,日耕夜归。演义山的灵秀,则来自山西麓脚下的一汪水库,水能够给以山峦以灵气,缺少了水滋润的山,就像婴孩没有了母亲的乳汁。山水相依,芦苇拥翠,岸绿水蓝,给演义山平添了几分少女般的妩媚。
举目望去,水库的尽头是一处茂绿的树荫,水库周围的山体上除了绿树,还开着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花在风中摇摆,生发出一片勃勃生机来。一镜湖水映山色、满目仙境醉春风。也没有尘世地喧嚣,或幽谷,或溪边,或林间。都好像刹那间变地静止了,有种深入心灵地静谧,心灵也受到了洗涤,变地一尘不染。只留下一丝空明,溶入了这静谧地世界。山风慢慢一荡绿树摇曳中,黄的花,红的花,紫的花还有许多看不清颜色不知名的花都若隐若现绽露其姿,和着青草气息,透着这般许多郁郁幽淡的花香,舒臂一为呼吸,清泌入腹,但觉神归魂里心倾色授,人间许多恼人俗事都在一声深长的叹息中消弭无形。
演艺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建坪村是演艺山山脚下一座古朴的小村庄,空气清新,一丝纤尘全无,近看皆是一片片绿色庄稼,远眺则是群山叠翠。我想陶渊明《桃花源记》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大致莫过于此景了。
建坪村的来历十分有趣。明末清初,山顶上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十分灵验,远近村民有什么生疮害病,求子求孙的,都到这里来磕头作揖。有一个屠夫,生性暴烈,甚至对自己的老母亲也大声呵斥,动辄施以拳脚。平时吃喝玩乐,到了三十多岁都未娶上媳妇。有一天,山上庙里的观音菩萨很灵验,决定诚心去朝拜一下,以求早日成家,生个儿子。一天,天不亮,他就动身来到山上庙里,里里外外找遍了,就是没有见到观音菩萨,他就去问看庙道士:“师父,观音菩萨到底在哪里呀?”“观音菩萨见你心诚,早就到你家里去了。”道士回答说。“真的吗?观音菩萨长成什么样子呢?”屠夫又问。“反穿衣服,倒趿鞋子的那位就是观音菩萨。你赶快回去,一定能见到。”道士答道。屠夫一听,十分高兴,便兴冲冲朝家里赶。到家时已是夜深人静。屠夫急急忙忙地叫门:“娘啊,赶快开门,我回来拜见观音菩萨。”还在睡梦中的老母亲忽然听到熟悉的吼叫声,知道是自己的儿子回来了。因为害怕自己动作太慢,怠慢而激怒了儿子,来不及点灯,慌忙爬起来开门。黑暗中,由于惊慌,衣服穿反了,倒拖着一双鞋子,匆匆忙忙来开门。儿子进门后,突然看见一位反穿衣,倒趿鞋的老妇人,便倒头就拜:“拜见观音菩萨!拜见观音菩萨!”老母亲知道是观音菩萨感化了儿子的心,于是趁机训诲了一番。从此,屠夫痛改前非,变成了孝子。他不再杀猪了,改做小生意。不到几年,变成了当地首富,并娶了媳妇,生了个大胖儿子。每年他都要到庙烧香还愿,感谢观音菩萨对他的度化。一天庙却因突然失火烧毁了。屠夫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出资在自家房侧弄一块平地建了一庙,庙修好了,还没有取名。众人都要出资人取名,屠夫没有读过书,晚上回来就问夫人取啥名好。屠夫媳妇是个乡下姑娘,取不出什么文雅名字,但她想,自从嫁给屠夫后,夫贤子孝,日子过得很美满,修建这座庙,也是想让成千上万的人记住观音菩萨的点化,于是随口就说了句:“但愿万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屠夫一听,觉得十分吉利,也合乎他的意愿,称为健平庙。也不知什么时候,就把“健平”换成“建坪”字了,从此,这里就叫“建坪村”了。可惜,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已经见不到“健平庙”了。但在选定村名的时候,“建坪”却作为村名保留下来,沿用至今。
演义山西北山麓有一条长达几公里的山沟,在这个风景秀丽,山水相依的山沟里,生长着成排结队的参天大杨树,尤其是村口那棵,粗如碾盘,高入云端,威武挺拔,引人注目,此地也因为杨树而得名,曰:杨树坪村。该村有一座雷音寺遗址。听这名字,很容易想起《西游记》中的情节。据老辈人口语相传,雷音寺是明代宣宗年间由高僧天峰创建。传说明朝时期有僧人天峰禅师经过此地,闻山中有梵音鸣乐,即入山观之,看到此地清山秀丽,林木茂盛;观泉水长流,饮之甘甜,忽见释迦如来端坐莲台、金光万道、现化山中,天峰顿急下拜。后即在此结茅驻锡,并称本寺为小西天雷音寺。
现今寺遗址埋没在荒草乱石之下,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高僧、曾经的经声佛号也不知在了何方,留给我们的只有那些信也好不信也好的遗事了。依山而建的痕迹断断续续。曾经有过的辉煌还隐约可以辨认,那些流逝的岁月似乎依然凝固在此。遗址在阳光和山风里沉睡,四周的空灵和寂静,让意像中的雷音寺逐渐清晰。我们每走一步,或许都会打扰那些心留此处的高僧们的修行。雷音寺的地上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但它的气势和历史,还存在于这方天地之间。现在条件是有了,但要达到重现往日辉煌的目标,尚有许多事情要做。
二龙村是演义山一个古村落,后唐天成二年,幼子赵匡胤,赵匡义兄弟“跑反”在此避难,留下了二龙村”等美丽的传说。话说五代十国时期,诸候争战,各自立帝,十个小国就有十个皇帝,而当了皇帝的人又害怕再出别的皇帝。于是有人夜观天象,推断天成二年有天子出世。当时的后唐皇帝便下了一道命令,凡天成二年间怀孕的妇女和出世的小孩,一律东死。并组杀手,全国性排查,只要见到孕妇和婴幼儿,不问青红皂白,见到就杀。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恐怖,有孕者有童者家家害怕,都生着法想躲过这场灾难。赵匡胤的母亲偏偏在这时临盆,而且还是双胞胎,他们便是后来的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和太宗皇帝赵匡义。公元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着,赵匡义又继承兄位,做了皇帝,皇帝是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古村落被人们定名为“二龙村”,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据说王莽当政的时候,有术士告诉他说现在的演艺山那地方有王者气,“黄云紫气之异”,乃龙脉所在,他日必有异人出世。这个消息令王莽坐立不安,他派人南下,在现在的演艺山二龙村龙脖组的山岗上凿了一个几十丈的大口子,把龙脉给凿断了。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那片逶迤起伏、看似平淡无奇的山冈,就是两千多年前让王莽如芒在背的龙脖山了。
二龙山的龙头山岗从正面远远望去,山如龙头状,有口有鼻有眼有角,挂在云雾中,十分壮观。龙头山明初有僧人在山上建有龙王庙。相传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追寻建文皇帝朱允炆下落至此,怀疑建文帝在此处藏身,寻找未果。由于皇帝来过,从此龙王庙香火不断。上世纪初庙因岁月风雨侵蚀倒塌。现在,龙头山上只剩下残墙断壁和一些破碎的瓦砾和杂草丛生。
我们沿着依稀可见逼窄的山路,到龙头山山顶。我站在上四处走走,缓解一下一路攀爬上来的劳累,同时心里想着,这么险峻的高山,这么陡峭的山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怎么会到这里来呢?是不是古时的文人臆想的?但是,我静下心来,想着六百多年前,明朝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的那段尘封的历史,我会相信明朝永乐帝朱棣到过龙头山的事情,我还相信他的前任建文帝在这里驻足过。这时我站在龙头山顶向远处眺望,演艺山的右侧大约五公里就是宛洛古道,是古时候京城通往南阳的必经之路,这样一看,一切就释然了。
二龙村丁皮组有一美丽自然景观小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每每到梅雨季节或夏雨时分,水量充沛,刚进二龙村,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我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溅出的水珠直洒到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沿小瀑布坡而上,有一石头,酷似棺材,人称“石棺材”美其名曰:升官发财石。天棺意合,地棺酷似。看到天造地设的这一杰作,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为奇妙的是,二龙村山上有一个石洞,洞里一年四季泉水淙淙叮叮,澹澹泊泊满漾不绝,滋润着这一方土地。据神话传说,这泉源是龙涎液之地,龙之涎液自然是琼浆玉液,上天圣水,人饮之,可延年益体,增福添寿,去病化灾,颇有几份神灵。至今还有人以此水为仙药神丹,每逢月初一成月中十五,前去烧香拜祭取水治病,当地乡亲称谓是“拜药”。
我站在龙头山上向下瞭望,只见如今的二龙村是一幅意境幽远、气象万千的写意山水画,一座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生态大观园,温润如碧玉,晶莹似翡翠,童话世界般的村庄隐逸在一望无垠的绿海碧浪之中,如诗如画,如梦似幻。
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像玉带穿村环绕。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巷道房屋俨然,错落有致,田园、炊烟这些故乡风物,交织起了乡村的图景,使人想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闲适安然。好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靠山吃山,种果、种树,养蚕,培植苗木花卉正走向产业致富之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正如“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二龙村之行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扶贫建设给二龙村百姓的惠利,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安居乐业,一切都是那样安静而美好。她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小店乡大地上,熠熠生辉。一条通向的幸福之路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二龙村党支部书记魏玉春带领两委班子,以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开创了新局面。如今二龙村人居环境优美靓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处处彰显着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勇往直前的责任担当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一方面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将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另一方面对贫困群众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授人以渔,引导他们创新发展,让他们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远。”党支部书记魏玉春说。
物质上的丰裕势必会引起精神文化上的提高,也应了时代对于生活改善、生态宜居、环境优雅、乡风文明的新乡村的美好需求。村子新建了农家书屋、文化墙、休闲广场等设施,一面面生动的文化墙,绘有二十四孝及其他中国传统美德的图案,孝悌礼仪也在村庄一一传承。傍晚,人们由过去在田间场畔乘凉变成了广场娱乐,那些平日围着锅台转的农妇们扭动着腰身,跳起了广场舞。这些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无不洋溢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演艺山山脚下有个清新秀丽村庄名叫皇城,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是“皇帝住的地方”。那么,传说是哪位皇帝来过?期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据传说南宋末代三帝之一的宋端宗赵昰,当时蒙古大军步步紧追,大臣们只好带着这位幼主一路慌逃,由泉州来到南阳,并一度藏身在演艺山躲避追捕。因为皇帝曾逃难到此地暂住,于是就把它封为皇城,村里有许多地方都和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历史记载,宋端宗因病死去,时年才9岁。虽然,在历史长河中,这位南宋幼帝仿佛流星划过。但是在皇城村里关于他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演艺山传奇故事,为今天来到这里的人们讲述着过去,也让人们感受着难得的静谧与安宁。美丽又神秘的皇城村,二龙村,建坪村,如同一串镶嵌着碧玉的链子,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山有情,水有灵。山水是天地间最美的两种事物。闭目凝神,感山之静觉水之清。山清水秀,暝然兀坐,凡尘俗世尽随山风而去,故古人云:念与山野同寂,悲喜何由上眉梢。山间之机曲何其多也,闲来坐忘磐石上,天地尽属蜉蝣。尘心顿华,心与自然同在,身与天地共存。云在山顶簇拥而行,耳际掠过徐徐的山风,风中夹着树叶的沙沙声,午后的阳光穿过树梢斜斜的撒落一地的温暖。树下面覆盖着薄薄的黄叶,阳光照在上面,斑斑驳驳,闪着亮光。一阵微风过后,整个山野静极了。这时就会觉得,自己和这里的一切已经融为一体,人与大自然是如此的和谐统一。
静坐之中,我忽然想,如果有一天,我老了,我欲踏花,归隐山林,能在这里觅得一幽居,四周有苍苍的树木掩映,眼前有潺潺的流水欢唱,远处有袅袅的云雾缭绕,傍晚听林涛澎湃,我可以采几束野花装点房间,种几亩山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带着露水的野花会灿烂我的清晨,染着霞光的草屋会温馨我的傍晚。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四周更加宁静了。归途中,我回首遥望眼前的演艺山最后一抹夕阳从山尖上消失,整面山坡渐渐地被暮气笼罩起来,显得凝重而神秘。仿佛也要把自己融进这黛色的山林……以这样的方式道别演艺山,符合了我的心境。
作者简介:刘洁,河南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南阳网通讯员,南阳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南召县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召县云阳镇中副校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