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一生曾有过三段重要的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
顺次经过花丛,懒得回头一看,半是因为修道,半是因为想你。
这首诗是元稹为了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而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话十分著名,一直被传诵与引用!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无太多眷恋之心了。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
那时正是元稹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
唐宪宗元和四年(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元稹无比悲痛。
于是,元稹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为这段真挚的感情而感到可惜与感动?
可是,在韦从之前,元稹还曾有过崔鸳鸯;在韦从之后,也有过才女薛涛……
唐贞元十五年(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崔鸳鸯恋爱,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没有权势,
可是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年)再赴京应试。
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着,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也就在这时,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
很难不说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
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唐之传奇文》中说:《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然而,唐元和四年(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蜀中诗人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今。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
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两人议诗论政,情谊渐深。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调离四川任职洛阳。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
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诗了。
元稹一生有过三段情,到底哪段才是真正的爱情?
与崔鸳鸯相识一年,与韦从相识7年,与薛涛只相识了几个月……
虽然不能用时间去衡量感情,崔鸳鸯是元稹的初恋,元稹是个有抱负的人,他更想去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爱情与理想,他终究选择了理想
但是,如今又有多少人像元稹做了类似的选择?或许也有这个可能,元稹还不够爱崔鸳鸯,我们也无法肯定。
对于薛涛来说,她爱慕赏识元稹,觉得那是一份爱情;与薛涛分别后,元稹再也没有联系薛涛,我认为对于元稹来说,他只是赏识薛涛,视她为知友、人生的匆匆过客。
但是出身于大富人家的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
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
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三遣悲怀》(即《遣悲怀三首》)。
唐·范摅《云溪友议》: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苦贫……韦蕙从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谢家最小偏怜女……」又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由此看来,也许元稹一生最爱是韦从!
人类的有些情感是微妙、复杂、不可言喻但又十分美好的,要不然从古至今,怎么有如此多的以“情”为主题的诗作、文章、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
有时候,你是否也会这么觉得——在众多“情”中,爱情是最难得、最美好的?
也许元稹也会认同这句话吧,毕竟元稹都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段爱情留下了“文学纪念”……
你们对元稹的“情”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