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字微之,河南(治所河南洛阳)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德宗贞元九年(),明经科及第;贞元十九年(),又登书判拔萃科;宪宗元和九年(),在“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中名列第一。获得如此优异成绩,进入仕途是理所当然的事;对他的宦海沉浮,人们也颇有微词。

元和二年(),他在左拾遗的位置上,升任为监察御史,也算位高权重;就因为得罪了宦官仇士良,于元和五年一下子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唐朝时,江陵虽称为“南都”,实际上只不过是湖北的一个州府,“士曹参军”也不过是州府的普通幕僚罢了,这难道不是一落千丈?后来他又依附了宦官崔潭峻,被升任为祠部郎中知制诰。穆宗长庆二年(),又拜了宰相,位极人臣,当然是权势显赫!

在诗歌史上,元稹和白居易一样,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与白居易过从甚密的诗坛好友。所以世有“元白”之称。元稹认为,我国诗歌传统在于“讽兴当世之事”,主张诗歌创作要抨击“病时之尤者”,要“寓意古题,刺美见(现)事”(《古乐府题序》)。所以,他的乐府诗多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弊端。尽管他鞭挞社会丑恶的勇气和诗歌艺术成就比起白居易来要稍逊一筹;可是,他在诗歌史上也留下许多优秀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也是一位值得重视的诗人。

元稹的原配夫人韦丛(字蕙丛),是当朝大臣韦夏卿的小女儿(韦夏卿曾官太子少保,死后赠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称得上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贞元十九年(),她20岁的时候嫁给元稹,伉俪情深,相爱日笃。怎奈天不假年,结婚还不到7年,于元和四年()七月间,韦夫人华年早逝。无疑,这在元稹心灵深处烙下无可弥合的创伤,留下永志不忘的沉哀剧痛!心灵的哀痛常常成为诗歌的酵母,在诗歌史上为我们酿造出一系列值得传诵的悼亡佳作。其中,《遣悲怀》三首尤为脍炙人口。清代学者蘅塘退士孙洙曾这样评价它:“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唐诗三百首》)

让我们先读读《遣悲怀》中第一首吧: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如果说,第一首诗是追忆韦夫人生前生活的艰辛和夫妻间的情爱;那么,这第二首诗就是写韦夫人死后,诗人无法释怀的想念和不堪重压的悲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囊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第三首诗在绝望的痛苦中把哀思推向了极致: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到元和六年(),韦夫人仙逝已3个年头了。3年来,悲哀与思念,须臾不忘!这年春天,诗人又写了《六年春遣怀八首》。这是第二首: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

这时候,诗人正得罪宦官,被贬江陵,连一些旧时朋友也怕受到牵连,避之唯恐不及;只有爱妻在患难中送来深情的慰藉,这种相濡以沫的深情,教诗人怎能不铭记呢?

再来看看其中第五首: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韦夫人逝世后,丧失爱妻的悲痛折磨得诗人意志消沉,整天失魂落魄,诗人只好到醉乡里去寻求精神的解脱!

这种生前须臾不离,死后念念不忘的至诚至笃的情感,不但使当时的朋友感泣不已,就是今天的读者又何尝不为之掩卷唏嘘?

之后,诗人又写过《离思五首》,且读第四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沧海”水,纳百川而浩瀚,汇江河而深广,其他的水当然会相形见绌;“巫山”云,不但朝云峰云蒸霞蔚,经辞赋家宋玉《高唐赋》神化描写,它更成为神女的化身,别处的云又怎能不黯然失色呢?

诗题告诉我们是“离思”,显然是“索物以托情”,表达对韦夫人的怀念。诗章之所以拈出“沧海水”“巫山云”这些至大至美的形象,无疑是用来比喻像韦夫人这样美丽贤淑的爱妻和两人间纯真圣洁的爱情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元和十年(),元稹与裴夫人再度结合,也有人持有异议。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这时候,离韦夫人逝世有6个年头了,诗人才36岁,人生的路还很长,为了在生活中有同行的伴侣,续弦裴氏也是情理中事。#百度仲夏打卡挑战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