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早前在皇宫就职,善于写诗,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对他赞不绝口,在电影《妖猫传》剧情中,里面提及李白为杨贵妃当场作诗,当时,李白并未见过杨贵妃,而是做完词后,才被召见,不知真假,此词名为《清平调》,一经作出,诗人白居易也自愧不如。清平调作者: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根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首《清平调词》是李白在宮中,酒意夫解,援笔立就的应制之作,(应制:皇帝下旨所作)太白才思敏捷、文采风流,后世传为美谈。这组诗的写法,的确很有特色。前八句写名花美人。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时而花喻美人,时而美人比花。咏花时暗喻美人,咏美人时又隐比名花。可以说是将花与美人合写,既咏牡丹,又咏贵妃。然诗中都未点明,直到第三首,才点明所咏为“名花倾国”,但重点却又是君王。这组诗写得绮丽高华,写花写人都极传神,堪称生花妙笔。首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过去一般都作“云似衣裳花似容”解。用“似”字来解释“想”字,当然也可以,只是这样一来便化神奇为陈腐,搞得这样绝妙的诗句神韵全无了。其实这句诗妙就妙在两个“想”字上,而这两个“想”字又妙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若硬要加以解释的话,这句诗的意思便可解作:“云想变作贵妃美丽的衣裳,而花想变作贵妃俏艳的容貌”。这样一来,就把云和花拟人化了,整个诗句就活了。这里表面上写云美花美,其实是写人美,是说的贵妃的衣裳比云彩还要绮丽,玉容比花朵还要娇艳。第二句“春风拂槛露华浓”,明写的是牡丹花在春风的拂吹下沾露盛开,极写牡丹之艳;其实仍是暗写杨妃。古人常把君王的恩惠比做春风雨露,这句仍是通过写花来写杨妃在君王宠爱下千娇百媚,犹似沾露盛开的牡丹。此诗的最后两句:“若非群玉山头见,定向瑶台月下逢”。群玉山和瑶台皆是仙境,这两句浑而写之,既是写花,又是写人。即此花此人,只应仙境中才有,当然人是天仙,花是仙葩了。第三句“一枝红艳露凝香”表面写牡丹,其实乃咏妃子之艳美如红艳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有两解。一种说法是美人不如名花,即巫山神女她比不上牡丹之美艳;另一种说法是说此句力赞杨妃之美,巫山神女若见了杨妃之美也会因嫉妒羞愧而“断肠”。那么有哪位美人才可与杨妃媲美呢;“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就是说。只有汉成帝时那位能做掌上之舞的著名美人赵飞燕新著丽服时,才能与杨妃妩媚的姿态相仿佛。其实这一首是明为写人,暗中写花,即是说,红艳凝香的牡丹在沉香亭畔婆娑的娇姿妍态,连那只会行雨行云的巫山神女也自愧不如,只有舞姿多娇的赵飞燕,才差可相比。《清平调词》的前四句,是人花双咏,相得益彰。但都未明言所咏的对象。只是到了最后两句,才将“名花”、“倾国”点了出来,说明了题义。但这首词的重点主要是写“君王”——唐玄宗的。“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面对着倾国美人和名花,君王高兴得喜笑颜开,他斜倚着沉香亭北的栏杆,微眯起朦胧的醉眼,心中无限春恨闲愁,都飞得无影无踪了。这里,诗人给我们画出了唐玄宗沉湎于名花倾国赏心乐事中的一付醉态,虽无一字褒贬,然其春秋笔法已留在其中了。《淸平调词》三酋艺术水平的超妙,历走交誉不绝,实是太白天才之一证。但此组诗有无讥刺,却是长期以來争论不休的一个冋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