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提到李白,大家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斗酒诗百篇”的一代文豪形象了,但我更喜欢《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但我今天并不想讲这首诗,而是想分享一首我们课本中早早就熟记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句题外话,凡是能入选教科书的诗词,都是名留青史的作品,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但是为何我们在这首诗中感受不到李白在《蜀道难》中给我们留下的震撼呢?我想主要还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重点在于背诵而不是了解诗中背后的故事。余光中十分喜欢李白,曾在《寻李白》中这样描写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将李白的豪气、才气、侠气抒发的淋漓尽致。那这首轻松洒脱的《早发白帝城》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一切的开始要从一封邀请信讲起。公元年,大唐永王李璘邀请55岁的李白在国家危难之际站出来做点儿什么。而此时正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唐玄宗仓皇掏出长安,一路上经历了龙武军兵变,不得已在马嵬坡下处死了挚爱杨贵妃,艰难万险才逃到了四川。安定下来的唐玄宗连口水还没来得及喝,就立马任命皇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执掌大权。永王、盛王、丰王分别统领兵马,分镇天下。而盛王、丰王来不及到任,手下又没兵没马,只有太子和永王坐镇中央。一场安史之乱突然将本是纨绔子弟的永王推到了权利的中心,身居三路节度使兼江陵府都督,天下财税尽在己手。永王手里有钱又有兵,而太子也在灵武称帝号唐肃宗,局势十分微妙。而这时永王邀请李白用自己大文豪的身份站出来说些什么,显然是另有所谋。如果是任何一个有官场经验的人,都会选择观望,因为从龙之功并不是那么好得的,站错队就会万劫不复。可李白会考虑这么多吗?他的想法很简单,打败现在最大的敌人安禄山和史思明。唐肃宗在灵武保持实力养兵不出,而永王主战且兵马齐全,这还考虑什么?豪气与侠气的李白当然欣然应邀,希望能拯救长安百姓于水火之中。可是很快,唐肃宗诏永王入蜀。但永王置之不理,反而率领楼船向北驶去。而在北边等待他们的并不是叛军,而是李白的好友,扬州大都督长史、淮南节度使高适。两个好友如今却立场对立,永王的军队并没有坚持多久,在高适的策反下,永王手下大将季广琛很快就倒向了唐肃宗,军队很快就溃败,而李白也被关入了浔阳监狱,罪名“造反。”最后在郭子仪等人的求情下,李白才逃过死罪,流放夜郎。就这样,李白踏上了流放之路。由浔阳到江夏,从江夏到三峡,一路上李白走的很慢,他似乎觉得夜郎就是自己人生的终点了。走了快一年,李白来到了巫山。在这里,他得到了赦免的诏书,一切压力仿佛一扫而空。在回江陵的途中,李白写下了这首《早发白帝城》。很多解读中都在说诗里表达了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轻松洒脱。当然,绝处逢生的喜悦自然是有的,可隐约也感受到了另一种情感。这时,李白已经60岁了。江陵是他25岁开启出仕之路的起点,经历了失败、打击、等待和流放,35年之后,他又踏上了最初的舞台。三峡、巫山、白帝城就像一幕幕往事,浮现在在眼前。虽然诗传名动天下,也曾受皇帝赏识,杜甫都是他的粉丝,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但他最希望的出仕之路,却走得并不顺畅。无法实现自己的报复,60岁的自己未来在何处?江陵既是最初的舞台,也成了最后的舞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出仕的目的并不是高官厚禄,而是兼济天下,最好能挽国家与狂澜之中,扶社稷于将倾之时,到最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就是李白!虽然未能施展报复,但他的精神伴随着诗句流传千古,感动和鼓舞着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1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