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在世界上分布很广
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中国的喀斯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主要分布于南方的
滇、黔、桂、川、渝、鄂、湘、粤等省区
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区
众所周知
喀斯特地貌向来以风景优美著称
今天,地理君就带大家看看
中国喀斯特有多美
峰林和峰丛挺拔于江流溪水之间
造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胜景
平地崛起的石林昂首多姿
演绎了阿诗玛的传说
万丈峡谷与大江大河交相辉映
派生出“巫山神女”的神话
神奇的天坑内别有洞天
催生了“桃花源”般的世外乐土
除此之外
还有玄妙横生的天生桥、
飞流直下的喀斯特瀑布、
明澈如镜的喀斯特湖……
这是造物主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它们或壮观、或秀丽,或峻峭、或幽深
令文人留恋,让科学家痴迷
广
西
广西的碳酸盐岩面积
占了整个自治区面积的41%
由东北往西,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出露
东南方向也有零星的分布
再加上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
给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因而这里保存了
最典型、最丰富多样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广西:喀斯特地貌的自然博物馆,处处都有“小桂林”
峰林峰丛是广西为我们提供的最经典的地貌形态。桂林就是峰林峰丛景观的代表。大自然似乎偏爱广西,给了个桂林还不够,还处处都撒上了“小桂林”,除了沿海的城市,广西各城都有峰林平原。(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2月)
峰林峰丛
喀斯特地貌最经典的形态
“江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
“几程漓江水,万点桂山尖”
是桂林生动的景、境写照
桂林山水之美妙与奇幻以至甲冠天下
乃源自峰林和峰丛喀斯特的存在
以及两者在桂林盆地中协同有序的分布
和其发育正处于最具风光观赏价值的阶段
峰林喀斯特中孤峰分布的疏密有致
平原地面上仍存在汇水潆潆
峰丛地形则高大厚重,峰壑万重
气势磅礴,雄奇壮丽
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增添异彩
◎桂林美景的成因
桂林地区的地质结构成就了这里举世无双的美景。桂林盆地的石灰岩厚度可达米,就像一块大而完整的璞玉。因为漓江流域北、东、西三面的山不是喀斯特岩山,所以降水不会下渗漏光,最终汇聚成河流。山上淌下的大小河流汇集到桂林盆地,如刻刀般雕蚀着深厚的石灰岩,将其塑造成一座座分离的山峰,使地表形成峰林平原。(摄影/王正坤,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2月)
◎“我坐扁舟随意看,果然千朵碧莲花”,倒影是漓江一大奇观,江水给凝重的石峰带来灵性和动态的美,也似乎也可以把人带进神话世界。从桂林乘船至阳朔,迷人的风光就是岩溶地貌的展示。(摄影/卞志武姜平,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12月)
看图不过瘾?
33秒视频,带你看看桂林阳朔的美
点击下方卡片查看
地下河
神秘瑰丽的“水世界”
我国的地下河主要发育于
大西南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
根据近年来的国土资源大调查
桂、滇、黔、湘、鄂、粤、川、渝岩溶区
是我国地下河最集中分布的区域
广西境内地下河总长约1万多公里
这些隐秘的河流在地下四处延伸、不可捉摸
偶尔露出地面时就创造出了
“飞来湖”、“天窗”等种种喀斯特奇观
◎广西地下河主要分布在桂西及桂中,地苏地下河是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一条。它的主流发源于河池市七百弄山区,从地下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七百弄、保安、东庙、地苏、三弄等乡镇,在地苏镇的青水村注入红水河。(摄影/陈荣森,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2月)
地下河是地下宏大洞穴系统的塑造者在岩溶地区
地表水通过岩层中的裂隙
不断下渗、溶蚀、扩大裂隙空间、形成落水洞
在地下汇聚,最终形成地下河
随着地壳运动进一步掀升
地形高差变大,河流开始下切
地下河塑造的地下洞腔也随之下切、变大
地壳继续上升,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溶洞、大厅基本形成
所以在地下河充分发育的广西
也发育形成了诸多宏大、雄伟的洞穴系统
◎三门海
“三门”其实是三个岩溶天窗,所谓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河或者溶洞顶部的透光部位,它们连通了地表与地下暗河。透过三门海天窗,人们可以一窥坡心地下河的真面目。从形态上看,三门海天窗也符合天坑的特征,只是坑底尚被地下河水充盈,如在雨季游览三门海,你很可能会发现洪水滔天,从洞口到谷底一片汪洋。(摄影/税晓洁,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2月)
天坑
隐藏在地表凹陷处的奥秘
年后
“天坑”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
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
并开始使用汉语拼音“tiankeng”,通行国际
这是继峰林(fenglin)和峰丛(fengcong)之后
第三个由中国人定义并用汉语和拼音命名的
喀斯特地貌术语
“天坑之父”朱学稳先生认为
在岩溶天坑方面
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实例
具有极高的科学内涵和研究价值
目前乐业的天坑还在不断被发现
总数量已经超过了30个
◎广西,名至实归的天坑王国
广西的天坑,在百色、河池两地分布最为密集,但在其他地区也多有分布。说“广西遍地是天坑”可能略有夸张,但在广西的大多数市县都可能有天坑的存在。(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1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山峰与岩石早已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
它们崇高、挺拔,英雄般受人敬仰
但我们不善于欣赏负地形
洞穴、天坑、竖井带给我们的往往是
沉沦、危险、阴湿、黑暗等不舒服的联想
江山如有待
负地形是一种更深奥的美,需要知识去解读
天坑
地表上可以见到的最壮观的
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以陡峭的崖壁和巨大的凹陷而令人目眩神迷
◎大石围,广西的“明星”天坑
大石围天坑,位于百色市乐业县,于年被发现,这是继年我国在重庆奉节发现小寨天坑后的又一重大科学发现。年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朱学稳在应邀考察大石围天坑及其周边的天坑群后,确认了这里存在着一个世界级天坑群,从此乐业大石围天坑名震天下,并被逐步打造为广西的一张“名片”。(摄影/李晋,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1月)
云
南
第二级阶梯的云南高原
大致以普渡河、昆明、石屏一线为界
可分为西边为滇中红层高原
东边为滇东喀斯特高原
是云南喀斯特地貌景观最集中的地区
地表多石林、漏斗、天生桥、峰丛
地下多溶洞、暗河
正因为滇东的喀斯特石林景观如此典型
才使云南成了
“石林”这一喀斯特地貌术语的创名地
◎中国南方,尤其是西南,是中国石林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带。不过,石林数量虽多,整体面积却只占到喀斯特面积中极微小的部分。它的形成是由地质、气候、水文等许多因素有利的结合,甚至是巧合的结果,由此也成就了石林景观的独特和珍贵。(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10月)
石林
千岩峥嵘,万刃争锋
路南石林分布面积达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林分布区之一
因为这里名气太大
说起“石林”,一般都特指云南路南
最重要的是
路南石林仿佛是一座“石林博物馆”
无论是剑状、塔状、蘑菇状
还是不规则状的石柱
都有迹可循
在清水塘—石厢子一带
你还可以看到石林“四世同堂”的景象
从年幼的石芽
到老年期的稀疏石林
奇迹般地出现在同一个地区
而蓑衣山—文笔山处的石林分层性极好
它们立于水中和山坡上,犹如一座座天然盆景
◎拍摄于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路南石林)的这张图片,展现了一片在湖泊中春波照影的美丽石林。(摄影/杨新民,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10月)
贵
州
喀斯特地貌发育是贵州的一大特征
岩溶出露面积13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8%
喀斯特的基岩分布之广、厚度之大、所占比例之高
都在全国独一无二
全省仅有4个县基本无喀斯特发育
称得上是中国的“喀斯特省”
洞穴
天生瑰宝洞中藏
喀斯特发育的地方溶洞多,几乎是无洞不成山
毕节的织金洞,岩溶堆积物多达四十余种
呈现出万千气象,无限风光
素有“地下天宫”的美名
织金洞的“银雨树”等些五花八门的“镇洞之宝”
光怪陆离,让人目眩神迷
实际上,这些绚丽多姿的“宝物”
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洞穴沉积物
它们都是喀斯特作用在溶洞中形成的独特景观
◎织金洞的沉积物种类丰富、分布密集
年织金县勘探旅游资源时发现这个洞以后,中外许多喀斯特和洞穴学家先后到此进行了考察、研究和评估。他们发现,该地区强烈的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水系变迁以及河流的下切与袭夺,是织金洞形成发育的根本动力。(摄影/李贵云,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10月)
喀斯特森林
世界上同纬度绝无仅有的
裸露的喀斯特景观
有时给人以悲凉之感
当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被发现以后
人们无不对这一罕见的绿色喀斯特景观倍加珍爱
生物学、地学及生态学方面的专家
对覆盖茂密原生植被的喀斯特峰丛、漏斗及洼地
如痴如醉,乐而忘返
他们认为
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原始自然本底
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
是亚热带喀斯特自然环境的本来面目
是当代世界保存最完美的喀斯特原生森林风光
◎茂兰喀斯特森林位于贵州南部荔波县境内。茂密森林植被覆盖下的喀斯特峰丛波连起伏,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漏斗森林、洼地森林纵横交错,原始林木葱郁繁茂,水秀山青。(摄影/李贵云,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10月)
重
庆
重庆的喀斯特地貌
虽然面积不是最大、分布不是最广
但它的喀斯特作用却非常强烈
地貌类型也极其丰富
而且有着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绝妙景观
重庆碳酸岩出露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
约占重庆幅员总面积的38.9%
但绝大多数集中在
东北部的大巴山区
和东南部的巫山山系及武陵山区
长江三峡
中国水量最大的喀斯特峡谷
在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有着最让人心醉的景观
因为它们都是石灰岩构成
又都是梳状的喀斯特平行岭谷
就是几道平行的条状石灰岩山岭
长江切穿它们,切出来的山岭断面
刀削斧劈,笔直挺立
因此景观极为集中、突出
只有在喀斯特地貌区
才能出现如此利落的悬崖绝壁
因为在三峡喀斯特峡谷区
土层较薄,沉积物少
再加上长江强力的流水搬运作用
山崖下存留不住坡积物和洪积物
才能让悬崖这般干净利索
◎巫峡是典型的石灰岩峡谷
这里除了云雨之美,更让人心醉的是喀斯特绝壁的垂直之美。秋天是巫山绝壁的最佳观赏期,这时候漫山红叶,与绿松石色的江水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画面鲜艳、饱满,浓郁似油画,这时候如果有一艘船行入画面,带着船后细微的波纹,整幅油画才算是活了起来。(摄影/王正坤,图自《中国国家地理》年2月)
喀斯特桌山
行驶在云中的方舟
喀斯特峰丛、峰林等传统地貌术语
都不能概括金佛山独特的地貌形态
而为金佛山这一独特喀斯特地貌形态定性
颇让专家们费了一番工夫
喀斯特方山、切割型高原喀斯特、
岩溶台原、喀斯特孤山……
经过多次论证
年1月9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
和国际喀斯特权威专家保罗·威廉姆斯等专家
将其定性为喀斯特桌山
形象地体现出
金佛山顶平崖陡、巍然耸立的恢弘气势
由于这一地貌形态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少见
金佛山自然成了其典型代表
展现出和我国南方锥状、剑状、塔状
和峡谷—天坑喀斯特等截然不同的景观
◎金佛山属于古夷平面的残留部分,喀斯特地貌类型丰富而完整
随着研究的深入,金佛山的喀斯特地貌正在越来越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