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任俊赵晓妮张倩通讯员周雯罗艺张慧芳
年底,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沉浸在冬天的宁谧中。
朝阳村的王祖保开始准备忙年了。以前,对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来说,由于收入不多,经济拮据,年关非常难熬。可这两年,他腰包鼓了起来,脸上笑容也多了。
在这个巫山县第三大移民乡,许多人经历过与王祖保同样的苦楚与欢悦。在这些三峡移民布满“沟壑”的脸上,如今笑容绽放,与一枚小小的脆李有关。
迁离故土重新开始
站在山上,遥望峡谷,江水浩荡,那是王祖保曾经的家乡。年轻的时候,他沿江居住,靠种苞谷、从事渔业生活。在他的记忆中,周围村民也大多离不了土豆、红薯、玉米。
新千年前后,为了响应国家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号召,曲尺乡开始大规模搬迁。库区蓄水,全乡被淹没耕地面积亩。一部分农民背井离乡前往广东、安徽、湖北等地,还有一部分像王祖保这样的村民“就地后靠”,在更高的山上重建家园。
年,当地搬迁百姓基本得到安置,曲尺乡却成了人们口中禁忌的“地雷乡”。上涨的江水淹没了一代代延续下的良田,荒坡要重新开垦,且土地非常贫瘠,长不出好庄稼。大家天天为生计发愁,曲尺乡成了有名的“上访乡”。
巫山县委、县政府积极想办法、谋发展,经历了几年产业“阵痛”后,当地种植纽荷尔脐橙获得成功。县委、县政府又将目光投到了脆李上。当时,这种本地水果并不起眼,村民多在房前屋后种植。但调研后发现,这种小果子质地脆嫩、汁多味香,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尤其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而且早在唐宋时期就“扎根”当地了。
以土地石漠化治理为契机,在前期试种脆李的基础上,年,曲尺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大规模发展脆李产业。
权发村的王恩海就是早期响应者之一。以前,王恩海的三千斤脆李,卖价平均两元一斤。参加了由乡政府组织的培训后,他掌握了科学管理技巧,通过精心管护李树结出的果实,均价提到六七元左右。如今,王恩海家种植的脆李达到了15亩,年是丰产年,果大、脆甜,“按照政府统一安排,6月27日开始售卖,我平均每天卖多斤,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6万斤。”王恩海说。
作为致富带头人,王恩海种脆李是“技术流”,他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