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伤先人父鲧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13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

大禹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能倒背如流。

大禹的父亲鲧,是有崇部落的首领,受尧的指派,治理洪水长达九年时间。

最终,鲧无功而返,被尧治罪,发配到了羽山,不久离世。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和村落,百姓只能住在高处,躲避水患。

舜禅位以后,治理洪水再次成为当务之急,有人推荐了鲧的儿子大禹。

虽说鲧治水不成功,但大禹却在百姓中拥有很高声望,舜不计前嫌大胆启用了大禹治水。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就不多介绍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大禹治水的决心和艰辛。

每每提及这句话,后人总有一种误解:“大禹治水,远离妻儿整整13年,生活一定过得很孤独清苦吧?”

然而,翻开史料我们会发现,治水或许艰难困苦,但大禹却并不孤独,因为有美相陪。

大禹的第一任妻子,是涂山氏的女子,名为涂山娇。

相传,大禹在涂山附近,遇到了美丽动人的涂山娇,二人一见倾心。

涂山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大禹的妻子的氏族,最早见于文献《尚书·皋陶谟》和《楚辞·天问》。

“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涂山氏是整个东夷族最强大的部族,如果能联姻涂山氏,则整个东夷都会为己所用。

于是,大禹便与涂山娇结为夫妻。

有些故事中,还把涂山娇描绘成了一只九尾狐,“绥绥白狐,庞庞九尾”。

这或许是因为涂山氏的图腾是九尾狐,以至于后世传颂时,发生了谬误。

大禹身负治水重任,匆匆举行婚礼的第四天,就又外出治水了。

大禹走后,涂山娇望眼欲穿,每天都在等待丈夫回来。漫漫长夜,涂山娇思念丈夫,不停悲叹:“候人兮,猗!”

大概意思就是,我等得好苦哇。

一天,大禹治水经过家门口,恰好赶上涂山娇生产,邻居劝大禹回家看看妻子,大禹却拒绝了。

邻居拗不过,就劝大禹,既然不能回家,好歹也给孩子取个名字再走吧。

大禹想了片刻,留下了一个“启”字,便匆匆离去。

“启”,寓意为“治水启行”。

等大禹治水归来时,启已经长成了13岁的男子汉,涂山娇也成了中年妇人。

后来,启继位,母亲涂山娇就成了第一位“国母”。

大禹的第二任妻子,是涂山娇的妹妹涂山姚。

涂山娇住在崇山脚下,涂山姚住在季山脚下,古代以“太”为大,以“少”为小。

所以,涂山娇住的地方叫作太室,妹妹涂山姚住的地方叫作少室。

为了纪念涂山氏姐妹,也就有了太室殿、太室祠、少室殿和少姨庙。

那么,涂山究竟在哪呢?

普遍说法认为,涂山是位于安徽省怀远县的山峰,在怀远县城关镇东南3.5公里,淮河东岸,与荆山隔河对峙。

多年前,大禹就在此劈山导淮。

那么,大禹治水的13年里,陪伴在他身边、帮助他治水的美人,究竟是谁呢?

传说,大禹治水曾经到过巫山附近,因此遇到了巫山神女……瑶姬。

瑶姬的来历比较模糊,一说她是炎帝的女儿,一说她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女。

瑶姬住在长江三峡旁的巫山,这里经常洪水泛滥,偶遇大禹治水,瑶姬非常欣慰。

为了帮助大禹,瑶姬将三峡的水系图呈给大禹,带领部落居民一起治水。

大禹治水成功后,特地铸造了九尊大鼎,刻画了九州风物和地图。

大禹曾经指着鼎的三峡,对瑶姬说:“华夏安康,有你的功劳。”

作为助手兼爱人,瑶姬在大禹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刻,陪伴左右,也算让涂山氏倍感欣慰。

后来,为民造福的瑶姬,化作了长江三峡的神女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