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占领富饶的江陵地区之后,全据荆州南境及江北沿岸地区,将其西部疆界一直推进到西陵峡口。此次战役实现了吕蒙规划的战略目标,“全据长江,形势益张”⑧;使东吴的领土、人口、财赋获得了显著的扩充,应该是增强了国力。但是此后孙吴却在南郡撤退防线,移民江南,只留少数兵力据守江陵孤城,其防守态势相当被动。与蜀汉统治期间的情况比较,江陵的军事地位和影响明显是下降削弱了,其具体原因究竟何在。
若从地理角度
来考察三国荆州地区双方对峙的战略态势,可以发现蜀、吴占领的南郡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破绽。由于重镇襄阳被曹魏占领,控制了这一区域的水陆交通枢要,并使江陵以北的防线无险可据,以致在防御上处于不利的局面。东汉南郡辖江陵、巫、秭归、当阳、编、华容、襄阳、邔、鄀、宜城、临沮、中庐、枝江、夷道、夷陵、州陵、佷山十七县,在行政、军事方面属于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从山川形势来看,这一区域的南边是浩瀚长江,其北、东两面有汉水环绕。
西侧自北而南有武当山、荆山、大巴山、巫山等山脉阻隔与巴蜀地区的交通,构成了一个利于防守的自然环境。如鲁肃所言“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对于江陵的防务来说,其南方的武陵、零陵等地偏远荒僻,蛮汉杂居,并非强敌的进攻方向。南郡之西万山雄峙,只有三峡的长江与沿岸陆路通往益州,因为激流湍急,峡谷崎岖,水旱道路皆难以通行。如陆机所称,“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川厄流迅,水有惊波之艰。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轴轳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受地势和险滩所局限
西方来敌的兵力不易展开,只要守住夷陵峡口就可以阻挡来寇。南郡之东有自襄阳南来的汉水,扼守扬口可阻击顺流而下的敌人船队。汉水东侧为大洪山脉和云梦古泽,亦不利于大军西行,所以最紧要的防御方向是北边的襄阳地带。自襄阳北渡汉水,有白河与南襄隘道通往南阳盆地,可以分别抵达关中、伊洛与华北大平原,所以它是联系江汉平原与中原各地的交通枢纽。就地理环境而言,襄阳位于鄂西北低山丘陵地带,其城背依岘山,东有桐柏、大洪山脉,西有武当山余脉和荆山山脉为屏障,利于设防。
城之北、东两面又有滔滔汉江围绕,构成了天然水利防线。南方政权如果夺取了襄阳,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封锁汉水和荆襄道,阻止敌人南下。如果北方之敌占据了襄阳,则可以通过荆襄古道驱兵直下,又能乘舟利用汉水顺流而行,自汉津转入扬水驶往江陵。而江陵附近地势平坦开阔,无险可守。只有北边的荆门、当阳一带属于江汉平原边缘的低山丘陵,略可利用阻击,但难以据此抵抗强敌。所以若是没有北边的襄阳作为有力的屏障,江陵的安全就没有切实保证。
结语:
正是因为襄阳对于江陵的防务尤为重要,古人将其比喻为鄢郢之北门,门户洞开则难以御寇。顾祖禹曾就此详论曰:“昔人亦言荆州不足以制襄阳,而襄阳不难于并江陵也。三国争荆州,吴人不能得襄阳,引江陵之兵以攻魏,辄破于襄阳之下。梁元帝都江陵而仇襄阳,襄阳挟魏兵以来,而江陵之亡忽焉。”关羽之所以全力攻打襄阳,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地利,使南郡的北部冲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以保持战区边界安全的完整态势。孙吴袭取荆州后,却未能沿袭此前周瑜、关羽乃至吕蒙前据襄阳的作战规划,致使江陵在防务上继续陷于被动的不利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