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有理想、有抱负、有浪漫、有别离、有侠义、有山水……

中唐以来,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叙事的成分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唐诗里充满了美丽与哀愁,相思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李商隐一首《无题》告诉你什么是相思。

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首诗写幽闺女子的相思寂寞之情,采取深夜追思抒情的心理独白方式。侧重于写女子的身世遭遇之感。首联从女子所处居室写起。帘幕深垂,给人一种于外界隔绝的孤独感,处于这种深垂重帷里的女子,内心一定有着深沉的哀愁而不愿与人分担,只是独自一人躲在昏暗的闺房中回忆往事,思念所爱之人。

透过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可以触摸到女子孤寂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闺房中笼罩着一层无名的幽怨。“莫愁堂”既借用民间莫愁的传说,亦反衬出女子内心有许多愁。“细细”二字用得极妙,慢慢推移的时间和蚕食着女子心灵的痛苦通过这两个字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颔联是女子对自己爱情生活的回忆。上句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故事,下句用乐府《清溪小姑曲》句子,女子追忆往事,其爱情也像巫山神女一样,有过幻想与追求,而到头来只是一场幻梦而已。直到如今,女子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

“原”、“本”二字颇见作者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幸福,但终究只是一场幻梦,此为“原是梦”;后者暗示她尽管直到如今仍独居无郎,“本无郎”似含某种自我辩解的味道。这两层意思委婉含蓄,体现了李商隐诗歌隐约蕴藉、意境深远的特点。

颈联写女子不幸的身世遭遇。诗人用了两个比喻:将女子比作菱枝和桂叶。女子虽柔弱却受风波的残酷摧折;女子又似芬芳内蕴之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不信”是明知而故意如此,可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如此而竟不如此,可见“月露”之无情。

尾联描写,在不幸中升腾起希望。虽然女子爱情成为梦幻,身世又如此不幸,然而其并未放弃对爱情的深切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使相思无望,亦不妨怀抱痴情而惆怅终生。明知其无益而不能自已,可见其痴情之深。这一句也打动了千年以来无数爱情中痴情男女。

诗人仕途坎坷,屡遭朋党势力摧抑,而未遇有力援助,其身世遭遇不幸,不就像横受风波摧折之菱枝和无月露飘香之桂叶吗?不论这首无题诗有没有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读者完全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读,也丝毫不降低其艺术价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670.html